近年來,在福建省聯社黨委的正確領導、泉州農信系統黨委的關心指導下,惠安聯社緊緊圍繞福建省聯社黨委“三個結合”和“構建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戰略部署,以聚焦“黨政所需、農村所缺、農民所盼、農信所能”為工作抓手,持續深化“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務模式,堅持以高質量黨建驅動業務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深化拓展“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活動實效為主線,積極創新創造普惠與共享的金融發展模式,加速構建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高質量助力鄉村振興。
惠安聯社不斷打破不同市場主體之間的服務壁壘與固定邊界,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把與農業產業、鄉村振興相關的各類涉農主體通過金融紐帶有機聯系起來,集政策之力、資源之長、平臺之效、人才之智,促進政策聯動、股權聯結、平臺聯合、隊伍聯建、服務聯創,形成政銀村企農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鄉村振興體系中各類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和效率提升,促進聯農帶農、共生共榮。
雙基聯動
探索“聯動機制”
惠安聯社積極探索黨建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的切入點、結合點,通過扎實開展“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活動,將營業網點“單兵作戰”優勢固化為與各級黨政部門聯動的組織保障優勢,以抓實黨建、加強聯動、人才互派、特色發展等具體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
“組織搭臺”優化“外部環境”。惠安聯社聯合當地組織部門、金融辦啟動“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活動。與當地各級黨組織層層簽訂“黨建+金融”雙基聯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形成縣(區)、鎮(鄉、街道)、村(居)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為“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活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逐步形成各級黨政部門與基層信用社同向發力、互促共進的良性局面,為各項業務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雙向互派”構筑“橋梁紐帶”。與當地組織部門建立“黨建指導員”和“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互派制,即:由縣委組織部委派副部長擔任惠安聯社“黨建指導員”、16名鄉鎮組織委員擔任一級網點“黨建指導員”;惠安聯社派駐理事長擔任“縣級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一級網點主任擔任“鎮級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客戶經理擔任“村級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目前已實現296個村居、181名鄉村振興金融指導員駐村“全覆蓋”。通過實施“雙向互派”制度,有效幫助農村基層和群眾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普及金融知識,精準施策助力鄉村振興。
“整村授信”推廣“信用紅榜”。聯合各鄉鎮、村居在全轄召開“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服務鄉村振興暨“整村授信”活動推進會。組建“紅馬甲”金融服務隊,緊緊依靠村兩委、村小組、黨員干部等基層力量,采用“推進會+宣傳動員+入戶走訪+現場辦貸”的標準化流程,開展農戶信息精準建檔和信用工程創建工作;依托政務數據、科技賦能,開發“整村授信”批量營銷系統,建立自動化目標客戶篩查模型和信貸風控系統,公布服務轄區296個村“信用紅榜”客戶,精準定位16.3萬名“信用紅榜”目標客戶,新增辦理“農e貸”1.3萬戶,新增授信金額6.6億元,用信金額4.6億元。
匯聚合力
打通“主體豎井”
惠安聯社緊緊圍繞省聯社黨委“利他共生、開放共享”的經營理念,通過積極加強同各級黨委的協調溝通,積極整合市場資源、融通信息要素,加速構建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致力打破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的文化、行政、制度屏障和信息結界,匯聚起服務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融合轉型”構建“鄰里中心”。落地全市首家“黨建+”鄰里中心金融服務站,承辦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大講堂、社區理財沙龍、親子讀書分享會、小小銀行家、助殘志愿服務和社??ū忝穹栈顒拥?,為霞光村“黨建+”鄰里中心15分鐘便民服務生態圈注入全新活力,初步形成了“筑巢引鳳”的流量匯聚效應。與全轄7個鄉鎮商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聯合東橋鎮商會打造全市首家“福農·商會之家”,為東橋鎮商會超40家商會成員企業辦理授信,用信余額超1億元。打造惠安縣益農信息社福農驛站聯合運營中心,設立1個運營中心、10個普惠金融聯合服務點,提供助農取款、農殘檢測、農業培訓,承辦省農科院農業博士專家與農業基地負責人座談會。
“示范先行”助推“要素改革”。為助力農村“三資”監管、促進要素流轉,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惠安聯社黨委積極同泉州臺商投資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黨委加強聯系,簽訂“福農綜合服務平臺”合作協議。同時,依托“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構筑起的堅實組織優勢,主動加強同各鄉鎮黨委和村居兩委的服務對接,全力推動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集體賬戶“銀農直聯”開立工作,目前全轄296個行政村,已開立“銀農直聯”賬戶289戶,開戶覆蓋面97.6%。作為縣宅基地改革試點銀行和縣農村村民自住小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唯一金融機構成員單位,積極創新“農房+金融”融資新渠道,為東嶺鎮許山頭村、三村村自住小區項目開發企業分別辦理了固定資產貸款800和930萬元(福村貸),并按項目進度分別放款665和930萬元,幫助解決農戶住房難題。
“抱團發展”釋放“乘數效應”。在“黨建+金融”雙基聯動的合作基礎上,持續創新合作模式、服務機制和工作體系,推動形成政銀村企農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匯聚起服務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與縣稅務局簽訂黨建聯盟戰略合作協議,落地“銀稅寶2.0”產品;與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企業開辦便民服務點”,提供“工商注冊-賬戶開立-創業融資”一站式服務,累計為145家企業辦理銀稅合作業務,用信余額1.41億元。與團縣委合作選派12名優秀金融青年掛職鎮團委副書記,實現“金融干部、金融服務、金融知識”三到一線。為惠安經濟開發區、百崎回族自治鄉、張坂鎮浮山漁業協會、惠安縣校服協會、東橋鎮商會、小岞鎮商會授信超50億元,發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超8000萬元。
下沉重心
夯實“發展支點”
惠安聯社“黨建+金融”雙基聯動活動被泉州市委組織采納為市級工程在全市范圍推廣。同時,為貫徹落實泉州市委組織部、泉州市委鄉村振興辦、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泉州辦事處《關于開展“黨建+金融”雙基聯動助力鄉村振興的工作意見》,惠安聯社堅持推動定位和服務重心“雙下沉”,在支持“四大經濟”建設、轄內特色支柱產業、臺胞臺企金融需求、農副產品暢銷上下足功夫、做大文章,不斷夯實支農支小根基。
“依山傍海”支持“四大經濟”。創新開展“整村推進2.0”試點工作,采用“三三制評議”普惠性調查方式在全轄70個重點村開展評議和批量預授信活動,試點村累計導入快e貸1802戶,授信金額10655萬元。開展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一村一品”專業村清單主體“網格化走訪”,累計走訪市場逐主體近2萬戶,轉化授信3.93億元。積極對接綠色產業生態轉型信貸需求,推出“新農直通貸”“福農地標貸”“鄉村設施升級貸”“創保貸”等針對性金融產品。聯合人民銀行惠安縣支行、惠安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部門共創“信用漁區”,并在“信用漁區”創建34個信用村,累計發放各類涉漁貸款超11億元。
“因地制宜”創新“拳頭產品”。圍繞本地經濟產業結構多樣化、差異化金融需求,推行“建筑雕藝+小微貸”“校服鞋服+校服貸”等行業配套授信模式。圍繞漁業生產周期,推出貸款“波段計息”規則,增加涉漁貸款付息彈性,緩解漁民漁企資金周轉難題。綜合分析惠安家庭個人消費習慣,還款方式,產品偏好,創新“分期易貸”產品,累計辦理5360筆,授信超6.4億元。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臺商臺企特點,推出“惠臺貸”“福萬通臺胞卡”“臺企快服貸”等臺胞臺企專屬信貸產品,服務閩臺融合大局,累計辦理臺企貸款超5800萬元,對臺貸款總量、增幅、增速位居全市農信系統首位。
“聯農帶農”融入“帶貨潮流”。持續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助力農產品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攜手共青團惠安縣委員會共同開展“青耘泉州”線上助農直播系列活動,助力惠安本地農、副產品出村入城、產銷對接,同時,主動對接惠安縣4家“鄉村好貨館”,并作為唯一指定合作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形成“好貨館+福農e購+助農直播”的新型發展模式。目前,通過該模式已累計開展直播31場,銷售商品6504件,金額超35萬元;與30戶商家開展合作,本年銷售農特產品1萬件、銷售金額超64萬元,銷售件數及金額均位列全省前2位。
升維定位
打響“農信品牌”
惠安聯社以“黨建+金融”雙基聯動為依托,在優化全轄移動支付環境,關愛歷年貧困學子,精準推廣惠企政策等,充分展現出本土主流銀行社會形象,肩挑重任、腳踩泥土,在“海濱鄒魯”深深烙下“咱厝人自己的銀行”品牌印記。
“文化身影”遍布“城鄉街道”。“組建金融快遞小哥”——“農信騎手”忙碌活躍在市井小巷、街道社區和鄉村田野,開展信貸業務咨詢、金融知識普及、金融惠民政策宣傳等。在新霞社區、試劍村美術館、東橋鎮文化站、涂寨鎮上村村、黃塘聚龍小鎮等地設立5家“黨建+”鄰里中心金融便民服務點,打造一批“黨建+金融”活動文化示范點,筑牢紅色陣地,豐富廣大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數字轉型”服務“尋常百姓”。得益于省聯社與省財政廳聯手構建“福農e政線上代發+財政示范點線下取款”的財政性資金服務模式,惠安聯社在全轄布設了118個財政惠農惠民資金服務示范點,其中標桿型服務點4個,實現財政惠民惠農資金的發放“一鍵到戶、一屏盡覽、一卡通取”。此外,不斷優化縣域移動支付受理環境,打造“優惠活動多元化、場景布設實用化、支付方式年輕化”的網絡金融新布局。在全轄布設自助機具91臺、普惠金融服務點187個,手機銀行客戶數38.1萬戶,掃碼收單商戶1.50萬戶,金融場景12大類,實現物理網點“鄉鄉通”、便民服務“村村通”。
“造福民生”彰顯“農信擔當”。熱衷社會公益,通過每年定期開展“福建農信慈善資金”助學活動,累計向462名困難學子資助229.2萬元,并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超4000筆、金額超6700萬元。疫情期間,向轄內16個鄉鎮捐贈抗疫物資,組建“金扶手”黨員志愿服務隊協助地方政府、村居兩委開展疫情防控、駐點執勤等志愿工作。高度重視青年鄉賢返鄉創業,發放青年創業貸款超3200筆、金額超4億元。全省首家申領支農再貸款專用額度,落實紓困貸款、信用貸款支持工具等多項惠企政策,累計涉及金額超13億元。
未來,惠安聯社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守支農支小定位,緊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契機,整裝蓄勢、奮楫揚帆,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貢獻更大農信力量!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