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福建省大田縣,別稱“巖城”,號稱“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中國高山茶之鄉”“中國美人茶之鄉”。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0萬畝,從業人員10萬人,有茶葉加工企業1310個,年加工毛茶1.49萬噸,全產業鏈產值39億元。
為助力茶山增產、茶企增效、茶農增收,大田農信聯社積極探索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不斷優化綠色金融服務模式,致力打造“茶業”綠色特色銀行。截至10月末,已累計發放茶業相關貸款3.43億元,惠及茶農、茶企超2900戶。
助力茶山增產
“貸”動茶山披綠
“近年來,在農信社的支持下,我的茶葉種植有了資金保障,讓我的干勁更足了。”在大田縣屏山鄉經營茶山的郭先春高興地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
郭師傅是土生土長的屏山本地人,自家后山就是他經營的茶山,因務實勤勞,茶葉品質不斷提高。本想著擴大規模的郭師傅遇到資金問題,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到信用社申請了貸款,沒想到當天就辦理了“福茶貸”,解決了自己一大難題。
大田農信聯社積極踐行構建“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理念,結合縣域“美人茶”“高山茶”等特色產業實際,精準對接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業個體戶,持續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和服務覆蓋面,全力保障金融資源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傾斜。截至10月末,已累計發放“福茶貸”1.22億元,惠及近1000戶。
同時,大田農信聯社持續加大對茶旅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助力當地政府將茶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茶山茶園。截至10月末,大田農信聯社茶旅相關貸款余額1228萬元,較年初增加483萬元,增幅64.83%。
助力茶企增收
“貸”動茶香四溢
“這筆貸款資金來得太及時了,現在茶葉長勢良好,今年一定能賣個好價錢。”福建省某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先生激動地說。
原來,20世紀90年代,李先生把臺灣東方美人茶傳統工藝帶到大田,并于2012年創辦了集生產加工、茶旅融合為一體的三產融合茶葉企業。2020年,李先生瞄準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有利時機,再次與臺灣某茶葉公司開展深入合作,想引入一批臺灣先進制茶機具,與臺灣同行共同研究改進制茶工藝,但因疫情影響資金籌措艱難,一時陷入困境。
“正在這時,我們在企業調研中了解到了這一情況,主動與李先生對接,并成功辦理100萬元貸款。”大田農信聯社有關負責人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
近年來,大田農信聯社持續加大涉綠信貸投放力度,把綠色金融戰略與業務發展有機融合,將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建設“茶業”特色綠色銀行等融入“十四五”規劃,引導信貸資金向綠色、低碳、環保等領域聚集,助力茶企增效。截至10月末,已累計發放2776萬元貸款,惠及15家茶企。
助力茶業增效
“貸”動科技興茶
“大田是高山茶區,品質好,前景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曾對大田茶葉給出較高評價。
要想發展好大田茶品牌,自然少不了科技創新。大田烏龍茶科技小院通過開展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服務、農村科學普及和人才培養培訓,運用最新的種植加工技術,幫助茶農茶企解決加工技術環節上的問題。
為助力當地茶產業發展、普及茶科技、開拓茶市場,大田農信聯社積極與大田烏龍茶科技小院對接,目前已向大田烏龍茶科技小院依托單位福建省某茶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00萬元,助力鄉村振興與大田美人茶產業發展。
大田農信聯社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緊跟鄉村振興戰略步伐,努力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完善綠色金融服務模式,助力大田茶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