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磊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充分發揮金融撬動作用,通過搭建多元投融資平臺、發展現代金融業務、推動工商資本下鄉等舉措,為重大項目建設、產業創新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積極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向實體經濟“輸血”,有效助力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積極發揮現代金融“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民間資本“脫虛向實”,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實現了城市品質加速提升、高新產業不斷聚集、鄉村振興提速推進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區域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良好態勢。
1-9月份,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8%,稅收收入增長15%,新引進項目400余個、總投資額達300億元,城鎮實現新增就業4800人,其主要工作體現在三個方面。
搭建多元化投融資平臺
全力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組建鳳凰山國投、中昊佳信6個實體化國有投融資公司,運用現代金融和市場化手段,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價值。
棚戶區改造方面,爭取省國開行、省農發行等棚改政策性貸款、債券50余億元,實施28個村居、1.2萬余戶居民的棚改征遷工作,建設安置保障房2萬余套、250萬平方米,騰空土地1萬余畝。
城市功能提升方面,采用“PPP”“住宅+產業用地”捆綁出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60億元,參與城市功能性項目建設,補齊城市功能業態缺失的短板。其中,營子片區引入綠地鉑瑞五星級酒店、鷗鵬•曲江文化教育產業城等項目,帶動片區土地實現穩步增值,商住用地出讓價格由原來的100萬元/畝提高到300萬元/畝。
園區建設運營方面,依托地信發展和九龍建設2個國有公司,參與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的投資建設運營,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配套,為入園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閑置資源收儲盤活方面,依托鳳翔金控公司收儲城市低效土地200余畝;盤活閑置商務樓宇1.4萬平方米,引入上海勝譽集團建設智慧醫養孵化器,目前已投產運營。
發揮現代金融撬動作用
有效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突出高端裝備、地理信息等9個特色產業,發揮基金、股權、資本等現代金融的杠桿撬動作用,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融合。
一是開展基金招商。成立濰坊高精尖股權投資基金,政府出資40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1.6億元,目前已投資、引進高科技項目13個,投資回報率均達60%以上。投資的睿創微納項目成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引進落戶總投資12億元的奧精健康科技,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再生醫學材料研究院,建設亞洲最大的膠原蛋白和醫用仿生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10億元,畝均創利稅1000萬元以上。
二是推動股權重組。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國投基金等基金合作,引入小米生態鏈企業萬魔科技,戰略重組上市企業共達電聲,半年時間內,企業成功扭虧為盈。
三是推動金融與創新結合。通過直接投資入股、實施股權激勵等手段,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目前,已與6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山大地熱研究院等7家研究院,成立7家院士工作站,集聚了包括21名院士及其團隊在內的103名高層次人才。
引導推動工商資本下鄉
實現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每年列支1000萬元現代農業引導扶持資金,優先在新產業新業態、精深加工、現代物流上實現突破,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農業與科技融合、一二三產融合,實現溢出效應倍增。農業與科技融合方面,支持玉泉洼、金寶等工商資本投資建設73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依托農業園區與中國農科院、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1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
玉泉洼合作社創新研發 “智能種植床”技術,年可生產有機果蔬3200噸,投資10億元建設“莫沙夫”綜合體,畝均產出提高3.9萬元,帶動上下游鏈條產值9億元,戶均增收6萬元/年。一二三產融合方面,積極對接省級鄉村振興產業基金,引入海爾海創匯農業物聯網等業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打通需求側和供給側,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建成年加工能力30萬噸的農產品深加工園,實現優勢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引進安能物流、順豐速遞等10余家知名企業,建成年吞吐量200萬噸的智慧物流園,構建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投資16億元規劃建設鳳凰田園小鎮,新上智慧溫室、共享農場等16個項目,打造集新農旅、新農商、新農業于一體的都市近郊游首選目的地。投資15.3億元建設省級老齡產業園,帶動5000戶農戶在家門口就業。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