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山東訊(通訊員劉俊麟)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深處魯中大地的農發行淄博市分行始終牢記“支農為國 立行為民”的使命,秉承家國情懷,堅決扛起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今年以來,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98億元,扶貧貸款余額達到4.48億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農發行人的初心與使命。
支持灘區遷建 捐贈助學資金
高青縣常家鎮五合莊村是淄博市距離黃河最近的村落,村北500米就是洶涌的黃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村子交通不便,村南僅有一條鄉間小路蜿蜒通往堤外。與黃河比鄰而居,水患更成為村民的切膚之痛。
73歲的李延銘扳著手指頭說:“以前黃河水三年兩決口、十年漫八年。尤其是1976年那次最嚴重,整個村子都淹了、家也沖毀了、莊稼也都沒了。”為了躲水,李延銘一輩子不停地拉土墊臺、修屋蓋房,如今他家的屋臺已高出地面10多米,與西側的老屋屋頂幾乎持平。不僅如此,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吃水難、澆地難的現實讓鄉親們的生產生活十分窘迫。
為解決灘區群眾實際困難,淄博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提出“加快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農發行淄博市分行立即行動,積極響應,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加班加點,積極提供融資融智服務。考慮到遷建居民大部分為老年人,該行積極呼吁為灘區遷建居民提供帶電梯的遷建房,并建議將遷建房建到城區附近,方便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照顧老人,切實給黃河灘區遷建居民筑起“暖巢”。全行群策群力,從立項調查到審批發放0.92億元貸款僅用時42天,支持在木李鎮、黑里寨鎮、常家鎮建設3個遷建新村,惠及13個村莊,1109戶,3982人。
此后,為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該行繼續投放貸款1.9億元。政策性資金的源源注入,有效緩解了高青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資金缺口難題,改善了灘區村鎮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黃河百里長廊成為黃河生態保護的風光帶和富民惠民的鄉村振興帶。
遷建喜訊傳到灘區,李延銘翻箱倒柜找出10多年沒再摸過的二胡,坐在黃河邊咿咿呀呀地拉了一宿。“我是黃土都快埋到脖梗兒的人了,沒想到還能搬出這窮灘區,住上帶電梯的小洋樓。”這個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成了現實,讓李大爺感覺生活更有盼頭了。
灘區遷建地區的教育始終牽掛在淄博市分行干部員工的心頭,9月11日,該行開展“金秋助學”愛心捐贈活動,共籌措2萬元愛心基金,用于資助灘區20名貧困學子。此前,該行已連續三年舉辦“金秋助學”活動,累計發放助學金8萬元,資助學子近百人。該項活動已成為農發行淄博市分行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危濟困、資教助學、傳遞愛心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舉措。
整合土地資源 聚焦有效發展
淄博市淄川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田間道路坑洼,溝壑縱橫,地塊零散,加之水、路不通,農業生產條件落后,當地百姓頭上的“窮帽子”長期難以摘掉。由于地形較為陡峭,當地人把去地里干活稱為“上坡”。“我家世世代代以種地為生,每次上坡腿都受不了,不下雨的時候,地里旱得呀,只能自己挑水澆地,年輕時力氣大,一口氣挑幾擔水都不成問題,現在年紀大了還真是不方便”,家住太河鎮幸福村的老李頭感慨道。隨著農業農村發展,村里的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學習,留下的都是像老李頭這樣的老年人,既要照看孫輩,又要種地收糧養活自己。土地的貧瘠、灌溉的艱難,成為改善他們生活的“絆腳石”。
如何讓土地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始終是壓在當地政府心頭的一塊巨石。為盡快改變土地貧瘠閑置現狀,淄川區政府制定了土地整治規劃,擬通過大規模開展農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數量。但由于閑置荒地較多,且分布在不同鄉鎮,整合較為困難。在了解到淄川區政府推動土地整理的意向后,農發行淄博市分行搶抓機遇,多次實地調研,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匯報調研成果。同時,積極與項目實施主體對接,嚴格落實“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原則,在最短時間拿出融資方案,從介入調查起僅用時兩個月便實現首筆貸款投放。
“如今的土地平整了,田間道路好走了,也不用自己挑水澆地了,多虧了農發行的大手筆,給了我們真正的實惠,我們幸福村真正幸???。”老李頭看著平整的土地開心地笑了,“聽說政府還要和我們簽訂協議,進行土地流轉,這樣我們的收入又會增加了。”該項目涉及太河鎮、昆侖鎮、羅村鎮、西河鎮四個片區,項目啟動后,耕地面積增加約10000畝,田間道路、灌溉排水、農田防護林工程配套到位,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間接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了農業現代化建設。同時,新增的10000畝耕地在確權后進行流轉,預計運營期前7年可實現集體收入3500萬元,實現農民增收1050萬元。此外,貸款企業還與當地扶貧辦簽訂了幫扶協議,對淄川區扶貧辦重點關注的30名貧困人口進行現金幫扶。
今年以來,農發行淄博市分行已向該區域土地整理項目投入信貸資金1.92億元,累計投放4.42億元,充分發揮了國家政策性資金引領作用,企業也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如今,站在項目現場抬眼望去,平整的土地呈階梯狀分布,層次鮮明,筆直的田間道路、整齊的排水溝渠,錯落有致,曾經荒廢的土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補齊產業鏈條 依托企業帶動
產業發展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生產步伐,使不少務工人員失去謀生手段。山東沂源鄉村園食品有限公司作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主要從事水果采購、銷售、配送業務,是淄博市疫情防控保障重點供應企業,疫情防控期間主要保障銀座超市、北京新天地超市等大型商超水果供應。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就想在家附近找個工作,鄉村園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附近被招錄的村民馬大姐說話的同時手里的活也沒停下,“這不是正趕上疫情,前段時間公司說缺錢,不再招用我們了,我們想著能掙一點是一點呀,就主動要求減少工資,不能一直在家待著啊,畢竟還有好幾口人等著吃飯呢。但是經理說廠子里資金確實很緊張,購買原材料都困難,暫時不能招那么多人干活了。”據了解,企業在春耕和水果秋收時,通常會臨時招用當地村民,招用人數約500人左右,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問題。受疫情影響,原材料價格、物流成本相繼上漲,企業流動資金短缺,春耕時臨時招用工人數量大幅減少,導致在該企業打工為生的村民隨之失去收入。
農發行淄博市分行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安排“專屬”客戶經理與企業對接,主動宣傳疫情期間農發行信貸政策,以企業為中心選取最適合的信貸產品,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開辟綠色通道,成功向鄉村園食品公司發放產業扶貧貸款600萬元,用于支持企業購入果品、化肥、農藥等原材料,既支持了脫貧攻堅,又幫助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問題。
“在家正愁著去哪打工賺點錢的時候,經理給我打電話說貸款下來了,可以重新招用我們。”馬大姐笑著說,“本來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就不招工了,而且我們也不想跑得太遠,也得為健康著想啊,聽到經理說貸款下來了,我們真的是特別開心,真是解決了我們家的困難了。”貸款發放后,企業資金問題得到改善,保障了大型商超的的水果供應,帶動了當地農民收入。
“多虧了農發行及時為我們貸款,我們的資金問題得到了解決,之前不再招用的村民又重新回來上班了,不但保障了我們企業的利益,也保障了村民們的收入,真不愧是國家的銀行。”鄉村園食品公司負責人說到。此外,該行積極引導鄉村園食品公司與沂源縣南魯山鎮璞邱三村村民委員會簽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租賃)合同,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的幫扶方式,進一步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