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遼寧訊(記者田耿文)近日,“2021大連·星海資本論壇”在遼寧大連成功召開。大商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席志勇出席論壇并做“期貨市場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
席志勇在演講中表示,大商所始終心系“國之大者”,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發展宗旨,通過扎實推進期貨市場向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發展,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助力區域經濟繁榮發展和東北全面振興。
與實體經濟攜手并進
作為我國現代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已成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穩定器”,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席志勇表示,如何用對、用好、用活期貨市場,是幫助實體經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釋放活力的關鍵所在。期貨市場在黨的領導、政府推動下產生和發展,是國家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其出發點和歸屬點就是要發揮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兩大基本功能,服務好實體經濟、服務好國家戰略。
席志勇指出,經過30多年發展,我國已上市94個期貨、期權產品,覆蓋農產品、有色金屬、鋼鐵、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棕櫚油期貨及期權等9個衍生品實現對外開放,場內與場外衍生品業務保持同頻發展,期貨市場在服務國家戰略決策、助力市場價格體系建設、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當前,國內主要期貨價格已成為現貨貿易定價、優化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成為助力逆周期、跨周期調節的重要參考,成為促進全球貿易、提升行業集中度、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力,也逐步成為鄉村治理與振興的重要紐帶、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抓手。”席志勇說。
布局“1233N”,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國內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和潛力不斷釋放。與此同時,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國內實體企業對于風險管理的需求更加多元和迫切,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管理風險、提高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等方面必將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席志勇介紹,為此,大商所正積極通過“1233N”踐行“國之大者”,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其中,“1”是聚焦建設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的發展目標。“2”是進一步發揮好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兩大功能。第一個“3”是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面向市場需求,圍繞產品創新、技術驅動、生態圈建設三大主線,努力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第二個“3”是建設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要達到的“3”大成果,即實現期現貨結合、場內外協同、境內外連通。最后的“N”是謀劃落實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N”項重點工作。
服務區域經濟繁榮,助力東北振興戰略
據介紹,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大商所成立28年來充分發揮期貨業的獨特優勢,以已上市品種為紐帶,推動金融、倉儲、物流等資源集聚遼寧,引導支持區域內企業和農戶利用大連期貨市場、有效管理現貨價格波動風險,努力為大連“兩先區”“三中心”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截至今年6月底,大商所在大連地區有效客戶數達2萬個,在大連設置交割倉庫18個,是國內擁有期貨交割倉庫最多的城市之一,期貨交割讓大連成為全國大宗商品流通的“中轉站”,順勢推動了航運、倉儲、物流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
支持大連地區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在普蘭店、瓦房店等地區累計開展10個項目,覆蓋種植面積55萬畝、現貨量15萬噸,實現理賠2633萬元,惠及農戶近13萬戶。今年,1個大豆縣域覆蓋項目和4個分散項目繼續在大連落地,為當地農戶帶來更多實惠。2018年來,“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在大連地區開展10個項目,促進當地實體企業增強風險管理能力。
近年來,大商所以期貨市場為媒介,推動金融監管、金融機構和區域內單位等多方力量,深度參與保證金存管、互換交易、商品指數開發等創新業務,為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
當前,玉米產業大會、機構投資者大會等行業大會以及高校人才培育項目等已成為大連期貨市場服務產業和行業發展的靚麗名片。
責任編輯:郝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