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截至2022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近2.1億人,占總人口的14.9%。養老問題已成為國家高度重視并正在努力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金融機構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致力于與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等機構協同合作,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探索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養老理財等豐富多樣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比如,廣發銀行持續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在網點設置長者服務專區,組建“長者服務專員”隊伍上門服務出行不便的年長人群,推出專為長者打造的“愛心版”App,專設遠程服務“銀發通道”客服專席,在廣發商城上線康養產品專區,讓銀發客戶充分享受各類養老金融服務。
經過若干年發展,雖然目前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融服務項目和產品較多,但覆蓋面仍有待拓寬,對提升老年客戶生活質量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業內人士認為,這與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融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且各金融機構間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等情況有關。例如,目前銀行的個人養老金開戶主要靠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等亮點來吸引客戶,未來個人養老金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養老產品雖然推出的時間比較長,但同樣也需要更具特色的服務內容來吸引客戶。此外,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儲蓄、理財、保險等產品同質化較嚴重,與向其他群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亦無太大差異,因此缺少對老年客戶的吸引力。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靜山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接下來的幾年,各類金融機構應加強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通過數據分析、優化服務等方式,提升自身養老金融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以多樣化、定制化為導向,充分開發與養老需求相適應的配套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金融養老事業的全周期支持,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身在踐行養老金融方面的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