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福建金門供水水資源保障工程等開工建設,四川青峪口水庫、貴州鳳山水庫等一批工程實現重要節點目標,安徽引江濟淮工程、陜西引漢濟渭工程、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等已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態等方面發揮效益……過去一年,我國多項重大水利工程喜訊頻傳,水利建設全面提速。
水利部副部長陳敏在此前國新辦舉行的2023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3年,水利部圍繞《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確定的建設任務,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全力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強化建設管理,加強調度會商,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前一個月實現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
“在爭取各級財政投入的同時,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積極爭取金融信貸、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陳敏介紹,2023年1月—11月,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1565億元,同比增長0.9%,其中落實銀行貸款2064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9.7%;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938億元,同比增長8.5%。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產業鏈條長、投資需求大,是推動穩增長、促就業的重要手段,其加快建設離不開金融力量。
記者了解到,2023年,國家開發銀行加大中長期融資支持力度,全年發放水利和水資源領域貸款1913億元,有力服務建設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重大水利工程生態環保效益突出,是推動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手段。據水利部統計,2023年1月—11月,我國水利建設吸納就業257.3萬人、同比增長9.1%,發放工資504.8億元、同比增長40.6%。其中,吸納農村勞動力206萬人、同比增長7.1%,發放工資381.2億元、同比增長38.7%,實現吸納就業人數和工資收入雙增長,更多勞動者在水利建設中獲得更多勞動報酬。
國家開發銀行積極發揮中長期信貸優勢,已累計為110多項重大綠色水利工程提供綠色金融服務,為擴大內需和有效益的投資提供有力支撐。
以國家開發銀行支持的引漢濟渭工程為例,該工程總投資約516億元,可惠及受水區1400余萬人口,新增5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用水。其建設直接拉動水泥、鋼鐵、物流運輸等相關企業發展,帶動大量就業。同時,通過將漢江水引入關中,有效改變當地超采地下水、擠占生態水的狀況,大幅提升渭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有效增加渭河入黃河水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農業豐產豐收離不開灌溉保障。國家開發銀行立足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積極支持新建節水型、生態型灌區,以及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
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配套工程,是國務院部署實施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重點推進開工建設的6大灌區之一。
“工程建設可改善及助力解決貴港、來賓等桂中典型旱區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耕地灌溉保證率較低、村鎮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等問題,為當地打造優質特色糧食、高產高糖甘蔗等農產品基地創造有利條件,有效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該分行將其作為重點建設項目積極推進。
上述負責人介紹,該分行堅持“投貸聯動”,充分發揮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撬動效應,結合實際為基金支持的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據記者了解,該項目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個基礎設施基金和貸款的“投貸聯動”項目。截至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已累計發放貸款93.6億元,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和長期穩健運行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加快智慧發展,加強數字化建設,是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國家開發銀行積極發展數字金融,提升服務數字經濟能力,助力深化國家水網工程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助推提升水網工程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比如,在黑龍江,國家開發銀行支持建設我國智慧水利首批試點項目之一的數字孿生尼爾基工程,搭建數字孿生平臺,構建數據底板和大壩安全分析評價等數據模型,夯實信息基礎設施,提升業務應用智能化水平,實現尼爾基水利樞紐防洪“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為松遼流域防洪提供精準化決策依據。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