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北京召開數字金融重點領域自律管理工作座談會。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單強在會上表示,將積極發揮監管和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以移動金融App、互聯網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產業數字金融等領域為重點,持續完善統計監測、標準規范、備案管理等行業自律機制,高效服務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和新興業態健康規范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和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金融機構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能夠實時掌握供應鏈上下游不同融資客戶的真實經營情況和資金動向,從而降低獲客、風控、運營等系列成本,為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由于客觀上存在信息傳遞的延遲和不透明,導致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評估整體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受到限制。而數字化技術如區塊鏈、物聯網等應用,可以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追蹤,使金融機構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供應鏈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而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也提高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同時,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更加準確地評估供應鏈企業的風險狀況,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進而采取切實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降低金融服務的風險。不僅如此,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歷史風險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為金融機構實施供應鏈金融提供更加科學、可靠的風險管理依據。
此外,數字化技術也催生了金融機構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創新。如基于大數據的信用評估體系,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這些創新不僅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更能為供應鏈上的實體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何以數字化轉型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水平?
首先,金融機構應積極創新服務模式,通過構建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平臺和大數據風控模型,將數字化供應鏈金融與內外部數據結合,更好地識別和滿足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此基礎上,還應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聯合金融機構建設產融合作平臺,創新和推出面向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信用貸款、融資租賃、質押擔保等金融服務。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金融機構還應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提升對供應鏈運行過程中信息的獲取和運用能力,并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風險可控性。如運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對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物流、產品進出等實施遠程監測,提升其智能風控水平。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