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隨著各地文旅出圈,鄉村旅游也迎來新發展機遇。
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銀行業在支持各地文旅產業發展時,應時刻關注鄉村旅游項目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支持力度,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盡管鄉村旅游發展迎來階段性“小高潮”,但仍有許多堵點亟須解決。
一方面,鄉村旅游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無論是前期基礎設施建設,抑或是后期對熱門IP的打造和宣傳造勢,資金不足問題依舊存在。另一方面,鄉村旅游項目往往缺乏傳統抵押品,導致銀行開展信用調查和評價較為困難,從而影響信貸支持。除此之外,金融產品的創新和適應性相對不足,鄉村旅游項目通常更需要中長期資金注入,而商業銀行貸款的期限往往不能與其適配。
因此,銀行業下階段應多維度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支持力度,除了注重對鄉村文化和旅游企業的支持外,也應提升對農戶等個體的重視程度。同時,應繼續優化貸款投放標準,創新貸款產品、融資方式等,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首先,銀行應繼續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讓金融支持更加精準。目前,多家銀行按照需求推出了包括“景區開發貸”“農家樂貸”等在內的金融產品,下階段應繼續因地制宜,創新推出符合當地特色的金融產品,并從企業授信管理、內部評級、貸款審批、貸后服務及風險管理等方面著手,優化信貸管理體系,為鄉村文化和旅游企業提供多樣化選擇。與此同時,要加大對于擁有獨特經營資源、經營效益好的農戶,以及村里具有影響力的致富帶頭人等群體的信用畫像,提高對這部分群體信用貸款的比重,更好地適應鄉村旅游發展特點。
其次,銀行應更注重推進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無論是農業生產、產品加工,還是休閑旅游、飲食住宿,均是“三農”發展大產業鏈上互相聯通、相輔相成的“伙伴”。因此,銀行下階段應加大調研考察力度,通過建立管理規范、運行有效的鄉村旅游項目庫,為鄉村旅游產業鏈相關企業提供精準撮合、供需對接等綜合信息服務,引導產業融合。
再者,銀行應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數字化水平。一方面,打造智慧景區、智慧停車、智慧物業等場景,并為游客提供全網絡、多渠道預約服務和方式靈活的檢票體驗,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通過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加強數據積累和共享,提高信貸風險的識別和預警能力。
此外,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除了傳統的信貸產品外,銀行還應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文化和旅游企業發行相關債券及證券化產品,提高直接融資能力,并利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等相關政策,著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本報編輯部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