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春為歲首,萬物更新。立春過后,全國各地春耕備耕工作陸續展開。
作為全年糧食生產“首戰”,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一半以上、產量占全年六成左右,做好春耕備耕對穩定全年農業生產至關重要。
眼下,人們正搶抓農時,加快推進農業生產進程。各涉農金融機構也靠前發力,全力保障金融供給。田間地頭,一幅幅“春耕圖”正在鋪開……
立足“早”字
進村入戶開展金融服務
薛如宏是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糧食種植大戶,他開辦的京運龍糧食種植家庭農場已連續經營了6個年頭,主要從事種子培育、糧食種植和銷售。走進薛如宏的家庭農場,成片的冬小麥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漸漸泛青,長勢漸快。
“及時的資金支持讓我成功躋身兩千畝種植大戶行列。”薛如宏開心地說道。去年,他流轉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將種植和育種規模擴大到2400余畝,并聘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改良種植技術,期望來年取得大豐收。
當時正被資金短缺問題困擾的他,碰巧遇到農行江蘇泰州興化支行工作人員正在進村入戶調查金融服務需求。農行客戶經理向他推薦了“惠捷貸”產品,并為其提供了糧食種植項目專項服務方案。短短3天,200萬元貸款資金就到賬了。
今年春節前,采購用于春耕的復合肥料仍有部分資金缺口,薛如宏又第一時間聯系了當地農業銀行。網點客戶經理迅速行動,趕在節前再次為其發放貸款35萬元。
問需求、講政策、送資金。各地金融機構正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春耕備耕的金融需求,確保資金能夠精準滴灌到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
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下沉金融服務,鼓勵農業大省有條件的網點設立“春耕備耕”服務專柜、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推動縣域支行成立服務小分隊、黨員先鋒隊、流動服務組等團隊,進村入戶開展金融服務。同時,該行還在偏遠地區和突發自然災害地區,增加移動金融服務車服務頻次,延伸基礎金融服務觸角。
郵儲銀行江西贛州市分行組織轄內各縣(市、區)支行組建一支支“春耕金融服務隊”,通過重點走訪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林業局、果業發展服務中心、行業協會等平臺,深入產業鏈核心企業和種植大戶,滿足當地春耕備耕金融服務需求。
山西應縣農商銀行立足“早”字,將支持春耕備耕工作與“首季開門紅”活動一同謀劃、一體推進,并抓住春節期間農閑時節,逐村逐戶“地毯式”走訪,對有需求客戶及早進行資料收集整理,逐戶建立客戶檔案,了解春耕備耕資金需求。
江蘇南通農商銀行用好“大數據+鐵腳板+網格化”,走訪種糧大戶、農資公司和農業合作社,精準摸排農戶及各類涉農主體的資金需求,扎實開展整村授信、網格營銷活動,合理配置專項信貸資金,全力保障春耕備耕等糧食領域信貸供給。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金融機構靠前發力,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有助于為農業生產提供充足資金,以便于及時開展春耕備耕,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可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領域,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優化線上服務
節省春耕生產資金成本
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基礎,金融機構提前介入,可以確保農民和農業企業有足夠資金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提供堅實物質保障。除了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走訪農企和農戶,線上金融服務也為春耕備耕施足“底肥”。
在廣東惠州亞維濃生態園的農業大棚里,人們正忙得熱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亞維濃生態園(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維濃生態園”)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是從事糧食、蔬果種植及科研、科普和農業觀光于一體的綜合生態園。“目前正是大棚水稻育秧的重要時期,為搶抓農時,我們除了購置春耕物資,還需要資金繼續完善大棚設備。”亞維濃生態園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農行廣東惠州惠陽支行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積極對接企業春耕資金需求,并推送線上辦貸系統。客戶只需登錄農行手機銀行,錄入申請信息,系統就會智能推薦相關產品。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接收客戶信貸申請、反饋辦理進度,實現全流程線上化的申貸、用款、還款處理閉環。
“金融機構除了在開辟綠色通道、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服務春耕備耕外,還要更多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提高支付便利性,根據農業生產周期特點合理設計貸款期限,以便更好地服務春耕備耕。”婁飛鵬說。
記者從農業銀行總行了解到,今年,農行不斷推進金融科技賦能,豐富“農銀惠農云”數字鄉村平臺搭載的涉農場景生態,全方位賦能農民群眾春耕備耕生產。
臺州農商銀行系統也積極探索數字化農村金融服務平臺,上線數字化金融服務,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普惠化、便利化。例如,玉環農商銀行推行“數字網格服務”,列出重點春耕服務對象清單,劃分“春耕數字地圖”,選派“春耕服務隊”通過線上服務快速滿足金融需求;溫嶺農商銀行依托大數據系統直連,在“浙里辦”的“溫嶺掌上農機”版塊嵌入金融專區,實現即申即貸、利率優惠,最高額度達200萬元。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在貸款利率方面給予優惠,降低融資成本,為春耕備耕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例如,陜西農信專門出臺2024年春耕備耕金融服務指導意見,明確個人類貸款在同期利率水平基礎上最高下浮50個BP;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春耕備耕相關小微企業貸款在同期利率水平基礎上最高下浮80個BP;春耕備耕期間,信用村、信用鎮內的農戶及各類主體,可在利率優惠政策基礎上再下浮不高于70BP。
目前,全國多地春耕備耕拉開序幕。袁帥表示,金融機構可以推出針對農業生產的專項貸款產品,降低貸款門檻和利率水平,提高貸款額度和使用靈活性。同時加強對農民和農業企業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銀行還應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探索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具、農作物等納入抵押擔保物范圍,降低貸款門檻,并積極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適應春耕備耕需求的農業保險產品,幫助農民應對自然災害等風險。”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