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要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回歸金融本源,把功能性放在首位,把為實體經濟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以赴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郭大勇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郭大勇提到,尤其是對于內蒙古農信這樣以服務“三農三牧”、民營小微為重點的金融機構,必須要突出抓好抓實普惠金融,讓農村牧區和偏遠地區也能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服務的普及和均等化。
一直以來,內蒙古農信堅持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宗旨不動搖,將服務小微企業、發展實體經濟作為經營發展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完善金融服務,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多渠道“貸”動小微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金融支持下,我們公司規模逐步擴大,現擁有11條農用薄膜生產線,是當下區域范圍內產能較大的地膜生產企業之一,生產的地膜在全國范圍得到推廣,本地市場擁有了最大占有量,發展前景明朗。”內蒙古金鼎豐塑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該公司是一家年產量約3000噸的地膜生產廠家,公司生產的地膜具有壽命長、成本低、透光性好、保溫性強等特點,逐漸成為種植戶、經銷商贊譽認可的品牌。自2021年以來,土默特左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該公司在規模擴建、原材料采購、增加產能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先后累計為該公司提供信貸資金支持500多萬元,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這只是內蒙古農信服務小微企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談到內蒙古農信今年的具體目標和規劃時,郭大勇表示:“2024年,我們將不斷優化金融供給,做好精準化支持、差異化服務、特色化經營。”
具體來講,一是精準化支持,做好加減法。在“加法”上,內蒙古農信將瞄準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乳、肉、薯、絨等全區優勢特色產業,爭取今年末農牧業優勢特色產業貸款余額要達到1100億元以上。深入推進“整村授信”和農牧戶建檔評級,力爭年末“整村授信”實現全覆蓋,農牧戶建檔評級預授信達90%以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年末脫貧小額信貸余額和戶數占比均達70%以上,助力鄉村振興和農牧民增收致富。在“減法”上,有序退出“兩高一剩”行業,從緊配置金融資源,配合化解地方債務,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養老產業等領域,助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二是更加注重差異化服務。內蒙古農信將堅定普惠金融發展方向,錯位發展、下沉服務,多做雪中送炭、服務民生的事,讓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市民等微觀市場群體均等獲得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內蒙古農信支持的普惠小微貸款戶數達32萬戶、占全區銀行業53%,余額1300億元、占全區銀行業46%。
三是特色化經營。圍繞地方特色產業,內蒙古農信將大力發展微貸技術,量身定制金融產品,積極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活體牲畜、知識產權抵質押業務,提高信用貸款占比,以最簡單、最有效的擔保方式,幫助農牧民增收致富、科創企業成長壯大。同時發揮“草原金融輕騎兵”流動服務優勢,深入開展“雙向掛職”和“雙基聯動”,實現金融服務由“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轉變。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