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70余年前,農信人不忘初心、斜背挎包,從京郊大地出發,一路翻山越嶺,無怨無悔,寫就了支農助農惠農的動人篇章;70余年后,北京農商銀行人牢記使命,傳承“背包精神”,奮進在首都鄉村振興的新征途上。
“去年12月以來,北京農商銀行選派首批37名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實的專業骨干,深入密云區17個鄉鎮、19個行政村,專心、專業、專注做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積極探索‘鄉村振興金融助理’派駐模式,全力推動北京市新一輪‘百千工程’深入開展。”北京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人勤春來早。一批北京農商銀行派駐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金融助理,奔忙在助力首都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用進村訪民情、入戶解民憂、田間謀良策、地頭送資源的濃情濃意,生動詮釋著新時代農信人“背包精神”的價值底色。
紓產業發展資金之困
“這筆貸款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資金壓力。前期在建設期間,我們要自主投入,有了這筆貸款后,就能推動公司的基礎建設,加快智能化設備同步更新。”正為發展資金短缺所困的北京密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白玉龍,看到1000萬元助農貸款獲批的信息,想著企業106棟智能化大棚的改造計劃有了著落,愁容頓時舒展。
這是北京農商銀行派駐工作取得首批重要成果的案例之一,也是北京農商銀行河南寨支行鎮級鄉村振興金融助理王立紅,引金融活水“澆灌”鄉村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派駐工作開展以來,首批鄉村振興金融助理扎根基層,深耕密云“八山一水一分田”,扎實開展農村產業發展調研,加大創新產品與服務供給,將更多資金及時精準投送到農村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中,帶動更多農村資源要素活化并流向配置洼地,著力推動解決農村產業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質弱、市場缺等問題,為助力首都農村產業振興貢獻重要力量。
解農產品銷售燃眉之急
寒冬臘月的不老屯鎮,大棚里的西紅柿進入盛果期、木耳正值銷售季,又正值農歷新年前夕,當地百姓本應喜上眉梢,可是看著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因缺少銷路面臨腐爛,大家萬分焦急。
作為網點負責人的鎮級金融助理郭建華在走訪中得知信息后,立即放下手頭工作,第一時間熟悉了解產品特點、銷售價格等信息,并通過信息反饋專線向支行匯報,并會同支行迅速啟動農產品助銷工作,多方聯絡、上門推銷,順利完成800余箱木耳、千余斤西紅柿熟果的銷售,避免產品滯銷帶來的資金損失,扎扎實實為當地百姓辦了一件暖心事。
“助”是鄉村振興金融助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更是解民憂、暖民心、改善農村金融環境的切入口和落腳點。
駐村以來,金融助理撲下身子、扎根一線,賡續老一輩農信人的“背包精神”,以自身的專業優勢、技術力量、服務能力,精準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痛點難點,全力打通密云區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力爭讓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不留白、基本業務辦理不出村、便捷服務不短缺,為打造產業興、人才聚、社會穩的良好鄉村金融環境夯實基礎。
筑鄉村治理堅實之基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不能只做村民群眾的‘神算子’、更要成為廣大百姓的‘貼心人’”。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石城分理處村級鄉村振興金融助理張超積極參與鄉村基層治理。比如,聯合捧河沿村民委員會開展“鞏固成果送溫暖,服務振興獻愛心”春節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活動,同慰問對象嘮家常、問冷暖、聽需求、想辦法,不僅送去“暖胃”的米面糧油,更送去“暖心”的金融幫扶,真正做到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架起黨組織與群眾的連心橋,全力為構建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保障體系添磚加瓦。
北京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啟動以來,派出的鄉村振興金融助理真正將工作放在心上、責任扛在肩上,積極構建結對幫帶、雙向發力、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深入做好知識普及、便民服務、防范風險、幫助發展等方面的工作,積極幫助派駐地建設服務陣地及載體,協助做好鄉村治理工作,為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力爭讓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實。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