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全面總結2023年總局定點幫扶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會議要求,注重發揮金融優勢,突出金融幫扶特色,突出產業振興重點,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探索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助推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破解農村產業發展難題
芒康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眾多高品質的農產品,下轄索多西鄉所產的辣椒以獨特的品質、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為當地的一張金字招牌。
芒康縣綠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綠野公司”)是一家集辣椒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企業,公司負責人通美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有效聯合當地農牧民群眾,以企業發展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在公司成立初期,通美躊躇滿志,但由于投入較大,很快流動資金就出現了短缺,滿懷熱情的通美被潑了一頭冷水。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建行西藏昌都分行積極開展對接,通過現場調研,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務方案,為公司提供貸款230萬元,解了通美的燃眉之急。
“創業過程中,我沒少吃苦,也想過放棄,但在建行的幫助下,總算渡過難關堅持了下來。”通美感嘆道。在建行的支持下,索多西鄉辣椒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綠野公司實行訂單農業模式,帶動當地近400戶辣椒種植戶年收入不斷增加。
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辣椒種植季節性強、產品不易保存的缺點也隨之凸顯,通美開始考慮延伸辣椒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可建造辣椒加工廠的資金問題卻讓他犯了難。
建行西藏昌都芒康縣支行客戶經理主動走訪,第一時間為該公司提供了300萬元貸款。如今,綠野公司辣椒醬年產量達到130噸,通過實體店和網絡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名氣越來越響。
重慶山水環繞,氣候濕潤,發展特色種植業是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圍繞當地發展需求,建行重慶市分行以金融活水幫助農戶增收致富,促進產業升級。
在春耕播種時節,位于重慶萬州區大山深處的梨樹鄉河馬村,正掀起紫蘇栽種的熱潮。
“紫蘇葉雖小,但渾身都是寶。”建行重慶萬州分行派駐河馬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黃興源介紹稱,“紫蘇不僅可食用,還可以直接入藥,供給藥企作為原材料。”
河馬村與紫蘇的結緣得從去年說起。結合該村自然稟賦,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一致決定發展中藥材產業,經過多方了解,河馬村與太極集團藥材加工廠簽下了“訂單式”合同,工廠包收購,村民只管種植紫蘇,不用愁銷路。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不到半年時間,紫蘇就實現了豐產豐收,帶來了15萬元收益,村民們嘗到了紫蘇種植的甜頭。
為了進一步激發村民積極性,該村利用建行提供的幫扶資金,為種植紫蘇需要的各種技術指導服務費、藥材運輸費等提供支持,還對紫蘇種植大戶給予肥料獎勵,全力支持村民創收,激發種植熱情。一片紫蘇葉,香滿振興路。河馬村今年種植紫蘇的農戶數相比去年翻了一番,幾乎占全村三分之二,預計今年種植面積將超過400畝,產值達到100萬元。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需要發揮金融資源配置作用,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帶動上下產業鏈發展,促進就業和農民增收,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農村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
金融支持是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多年以來,金融機構立足農村特色資源,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在受訪專家看來,金融服務農業產業方面仍存堵點亟待解決。周茂華舉例稱,例如農戶業務小而散,缺乏傳統標準化的抵押品,同時農業生產受市場、氣候的因素波動較大,農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等,導致金融機構服務成本高,風險管理難度較大。
“但這種情況正在不斷改善。金融機構傳統業務競爭激烈,正不斷推動服務重心下沉。”周茂華表示,同時,國內持續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在此背景下,農村信用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機構服務農業經濟能力不斷提升。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談到,當前,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趨勢下,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持續推進,迫切需要更高質量的金融產品和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圍繞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的局部資金堵點,需要銀行業積極跟進配套融資。
“金融機構在支持鄉村產業振興中,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區域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創新推出金融產品,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同時,在支持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還需深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目前,包括保險、期貨、銀行信貸等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同步下鄉,農村金融服務實現快速發展。
婁飛鵬表示,為更好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金融機構需要更多按照供應鏈金融發展思路,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全產業鏈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推動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在受訪專家看來,銀行業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未來在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方面依舊大有可為。
李一帆表示,一方面,銀行業應緊抓鄉村“土特產”實現金融精準供給。充分挖掘凸顯農村當地特色的優勢產業,結合實際加快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通過提供更契合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更豐富多元的金融服務,為鄉村廣大市場主體量身打造金融產品和服務方案。另一方面,樹立金融服務農業全產業鏈思維。把支持農村全產業鏈作為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力點,將信貸資源嵌入鄉村特色產業鏈條,針對農資農機生產流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主要環節,圍繞延鏈、補鏈、強鏈提高信貸支持力度。同時,依托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賦能,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精準配置到鄉村產業鏈上下游的堵點。
區域中小銀行是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針對這部分群體,周茂華建議,需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區域中小銀行防范化解風險與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區域實體經濟能力相結合,推動區域中小銀行在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