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金融機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路線圖逐步明晰。
根據監管要求,未來5年,銀行業保險業多層次、廣覆蓋、多樣化、可持續的“五篇大文章”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相關工作機制更加完善、產品更加豐富,服務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銀行保險機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一個重點是需要發揮出職能優勢。
其中,大型金融機構在資本實力、產品創新、金融科技等方面具有領頭雁優勢,推動“五篇大文章”齊頭并進、協調發展對這類機構來說并非難事,因此可以統籌安排,適度下沉服務重心,加大這五個領域服務覆蓋面和創新力度。
但對于中小金融機構而言,當下要求它們同步、全面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并不現實。因此,更應結合其自身優勢和服務宗旨,從具備資源和服務優勢的某個領域入手,帶動其他領域協同發展。
目前,普惠金融是絕大多數中小金融機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優勢所在,且是重中之重。中小金融機構在服務縣域鄉村的過程中,擁有管理半徑短、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往往可以迅速響應小微企業、農戶等主體的金融需求。因此,以深耕普惠業務為主線,同時做好科技、綠色、數字、養老金融服務,或者嘗試普惠金融與其他融合發展,發揮“1+1>2”的成效,不失為事半功倍的路徑選擇。
具體來看,一方面,中小金融機構下階段應抓好縣域、農村兩大市場,做好普惠金融的基礎服務。在縣域,基于區域、行業、客戶特點和需求,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優勢,探索出一條差異化競爭路徑,構建有效的小微企業服務模式。在農村,深度挖掘當地特色產業和農業發展,強化整體布局,加強對農業全產業鏈條的金融服務,并繼續加大進村入戶走訪力度,提升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
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機構可借助發展科技、綠色、數字、養老金融的契機,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這同樣需要中小金融機構立足于當地資源稟賦和自身實力。
例如,在綠色資源豐富、旅游業發達或者擁有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稱號的地區,推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發展,引導綠色金融資源流向農業農村和廣大普惠群體。在老齡化較嚴重的城市或鄉村,推動養老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聚焦并細化老年群體的金融需求,讓更多老年人都能便利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
在科創型中小企業聚集區,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科創企業集群的特殊融資需求,從而支持廣大中小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同時,自身科技實力較強的中小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助力當地涉農企業科技能力提升,滿足涉農企業智能化、數字化金融服務需求等,推動科技金融、數字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
總的來說,中小金融機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無法一蹴而就,應盡量避免盲目跟風或“一把抓”等舉措,可以嘗試以深耕普惠金融為著力點,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穩步推進普惠金融融合發展,金融“五篇大文章”協同提升。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