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郝飛
近年來,在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支持下,金融機構扎實開展金融服務創新實踐探索,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金融力量。
近日,在梳理各地、各金融機構的金融支農惠農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典型案例。
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
2023年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典型案例進一步聚焦糧食、耕地、種子、農機等領域,包括農發行良種產業貸“1+M+N”模式、中國銀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1+N”場景融資模式、中信銀行“1+2+3+N”業務布局助力農墾高質量發展模式、河南省探索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推進案例等。
近年來,銀行業圍繞國家糧食安全不斷創新服務內容,為糧食及農產品種植提供資金支持。比如,中信銀行基于中信集團產融并舉的多元業態,聯合農業農村部農墾局聚焦全國農墾“金融+非金融”需求,探索形成農墾領域“1+2+3+N”布局,即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保供”這一主線,積極推進金融端、實業端兩大業務布局,逐步探索形成“農墾融資鏈”“農墾融產鏈”“農墾融智鏈”三大核心動力,構建起上中下游產業N個場景,為農墾高質量發展提供“中信解決方案”,成功探索出一條金融賦能農墾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我國人多地少,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必須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為此,國家開發銀行將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基礎設施整體打包,在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有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探索出開發性金融“打捆打包、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酒泉模式,從而為甘肅省酒泉市耕地質量提升、產業基礎夯實、人居環境改善、農民增收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有著基礎性作用。近年來,農發行深入參與規劃設計貴州岑鞏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幫助企業解決項目資金籌集、拓展種子銷售市場、挖掘項目現金流渠道。同時,該行還協調黨政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投放低成本信貸資金支持種業發展,推動岑鞏縣鄉村產業振興,從而探索出良種產業貸“1+M+N”模式。
農機裝備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抓手。為加大對農機產業鏈和農機產業集群的金融支持力度,農業銀行不斷擴大在農機領域金融服務覆蓋面,探索打造“農機貸”業務品牌,探索出“線上+線下”精準服務農機裝備全產業鏈模式。“農機貸”針對農機裝備產、供、銷、用各環節金融需求,圍繞農機裝備全產業鏈,以鏈主企業為核心延伸至上下游,為產業鏈上各類客群提供“線上+線下”一攬子金融服務,打造智能化、數字化的金融服務手段,形成了“鏈式”金融服務模式。
創新模式高效支農
在2023年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典型案例中,借助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平臺高效支農也是其中一大亮點。
為有效破解鄉村振興金融供給不足的難題,山東省冠縣縣委、縣政府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創新研發了全國首個縣級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冠縣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平臺”。
據記者了解,該服務平臺豐富功能,除政策要聞、信用冠縣、陽光村務等模塊外,還突出金融服務核心屬性。該平臺匯聚冠縣11家銀行機構信貸政策、金融產品、線上快貸等便民惠企功能,使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時享受到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該平臺還接入農業保險數據等涉農信息,為農村群眾提供便捷查詢服務,同時可根據融資需求,向銀行機構定向推送信息,從而實現數據共享增信。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認為,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平臺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銀行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平臺,獲取有關鄉村產業、農戶、土地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了解鄉村經濟發展情況,進而制定更為精準的金融服務策略。同時,銀行應借助這些平臺提供的信用評級、風險評估等服務,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降低風險,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未來,銀行應充分借助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平臺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優勢,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比如,通過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平臺發布貸款政策、金融產品等信息,讓農民了解并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銀行還可以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制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規劃和政策。比如,建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協調機制,加強銀行與政府、企業、農民之間的溝通與協作。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