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網點是銀行服務客戶的一個重要渠道,承載著滿足客戶金融需求、傳播品牌文化的雙重使命。近年來,銀行機構大力優化網點營商環境,特色支行、特色網點蓬勃發展。
近日,上海監管部門發布規范性文件布局科技支行建設,明確下階段目標,即利用五年左右時間,努力在上海培育建設30家監管部門認定并持有金融許可證的科技支行、90家銀行機構自主確定的科技特色支行。
實際上,銀行機構打造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已不是新鮮之事。最初,打造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大多是因為銀行機構想要聚焦某一重點領域或重點業務,點對點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越來越多別具一格的特色支行和網點形成規模,也產生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應,逐步成為銀行發展的靚麗名片。諸多銀行也將此作為差異化競爭的手段之一,通過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提升整體形象和價值。
在受訪專家看來,打造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可以推動銀行圍繞戰略性業務,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探索機制,夯實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通過提升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好業績表現。
如今,透過這些支行和網點,更多銀行機構積極探索,來自城鎮鄉村不同區域的生動故事正此起彼伏地演繹著。
特色支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十年前甚至更早,就有少數銀行機構開始謀劃打造特色支行,初衷是為了助力一批具有當地鮮明特色的企業發展,讓部分獲得貸款較難的企業,更快更好地享受到了金融支持。
以廈門為例,在公眾心中,科技創新無疑是廈門的一個“城市IP”。2013年初,建設銀行廈門科技支行揭牌宣告成立,網點面向全市科技型企業,為初創期、成長期至成熟期的整個發展過程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撐與服務。
除“環境因素”外,推動科技支行成立的更重要原因在于,科技型企業多數面臨著融資難題。傳統銀行產品很難滿足以輕資產為主的科技型企業的信貸需求;與此同時,高風險也是諸多銀行對科技型企業望而卻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年,為使這個具有廈門特色的特色專業支行更好服務現代科技企業,建設銀行廈門市分行打破常規,集合了建設銀行廈門市分行投融資、電子銀行、信貸審批、小微企業服務等各領域和各條線的業務骨干,打造出一個專業服務團隊,并賦予科技支行單獨授權、單獨信貸審批機制、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單獨考核機制以及單獨的客戶關系協調機制。經過十余年發展,該支行扶持了一大批科技型企業成長。
銀行打造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相當于在內部開展差異化經營,能夠讓特定機構圍繞特定領域為客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銀行通過專業化展業,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實施針對性的考核評價和培養機制,設計專業化的業務流程、運營系統、風控機制和產品體系,可以充分滿足目標客戶的差異化金融需求。同時,通過體系化運作,打通銀行相關部門或與綜合經營子公司,以及外部機構的合作關系,強化合作賦能,可以為客戶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
不僅是大型銀行探索打造特色支行,多年以來,中小銀行亦不斷尋求突破。
從2009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心,到2012年設立滬上首家科技專營支行——張江科技支行,該行發力科創金融服務十余載,讓一大批科技型企業從中受益。
今年4月份,廣東茂名農商銀行濱海海洋支行在茂名市濱海新區博賀鎮龍山掛牌開業,茂名迎來首家海洋特色專營支行。據了解,茂名農商銀行圍繞市委市政府“海洋強市”發展規劃,實施“金融+海洋”服務模式,因地制宜在機構設置、產品創新、服務優化等方面進行探索,不斷拓展海洋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近年來公眾對養老保障需求不斷提升,一大批綠色支行、“零碳網點”、養老金融等特色網點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今年3月份,建設銀行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辦“健養安”首批60家養老金融特色網點集中揭牌儀式;5月份,福建龍巖農商銀行養老金融服務中心正式啟動運營……
“銀行設立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有點類似‘經濟特區’的做法。”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一方面,可以提升銀行對重點領域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設立特色支行一定程度上可以隔離相關風險,為銀行在控制風險等方面積攢寶貴經驗。
多元文化讓特色網點豐富多彩
明亮的暖色調,顏色各異的熱氣球和紙飛機模型、樂高套裝、積木桌……“是銀行但又不太像銀行。”在湖南長沙,很多人這樣評價建設銀行長沙沙灣路支行。
這是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打造的首家“親子”主題網點,通過“金融+非金融”服務面向家長和孩子打造沉浸式美好親子體驗。
“親子主題特色網點的開立,會讓我們網點服務更上一層樓。”建設銀行沙灣路支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孩子和家庭金融需求為切入點,為客戶提供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寓教于樂的體驗課程,以極具個性化專屬的金融產品和增值服務,讓家長和孩子在生活場景中享受定制化的金融服務。
不同于專攻某一領域金融需求的特色支行,如今,越來越多網點結合所處區域的文化特色,充分融入當地特色人文風情,通過提升客戶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的親切感、歸屬感、認同感,提升銀行的品牌影響力,增強客戶粘性。
在重慶,重慶農商銀行以“金融+文化”打造出一系列“興農家園”特色網點:奉節支行鶴峰分理處以白帝城“詩城”文化為背景,提取瞿塘峽之山水意境,打造詩韻奉節主題網點;石柱支行橋頭分理處以土家族吊腳樓建筑元素為背景,融入土家族文化特色,打造“印象橋頭”主題網點……
在四川,農業銀行宜賓長寧支行營業部依托蜀南竹海景點優勢,將“竹元素”充分融入網點建設,打造旅游特色網點。
在北京,農業銀行房山竇店支行圍繞竇店“小麥第一村”和循環產業鏈優勢,設立網點“興農長廊”歷史文化專區,并在廳堂打造農產品供銷“興農小站”,將網點特色文化融入金融服務,開拓金融助農新模式。
“特色網點通過集中化經營,強化對重點業務的歸集和統攬,樹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業務品牌,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和引領作用。”邵科說。
與此同時,銀行機構積極開展公益服務踐行社會責任,也透過特色網點呈現于公眾視野。
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周敏表示,多年來,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不斷優化網點服務,打造視障消費者“友好”網點,配置多項基礎服務設備設施以及專門的無障礙服務專員,力促視障人群在銀行辦業務不再“碰釘子”。
“目前,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409家網點達到視障消費者線下服務標準。”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個人金融部(消費者權益保護部)副總經理張滿弓表示,除了現有功能的優化,后期還會不斷深入了解視障群體等特殊群體的痛點和需求,持續對服務、系統和設施進行完善。
為特色化經營提供廣闊空間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下簡稱“五篇大文章”)。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指明了方向。
在業內看來,相對傳統業務,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業務特點突出。比如,科技企業天然具有“輕資產、輕抵押、高風險”特征,綠色業務具有正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特征,普惠客戶具有“小而散”的長尾屬性,養老產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銀行傳統“重資產、重抵押、低風險”業務模式以及以貸款為主的產品體系,難以完全匹配相關金融需求,服務供給精準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五篇大文章的提出為銀行機構進一步打造特色支行和特色網點開辟出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看來,五篇大文章領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需要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加大資源投入,積極做好相關服務。在具體實施中,銀行業依據自身情況發展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是一個可選方向。
“當前,五篇大文章發展前景廣闊,銀行為做好相關金融服務,加快設立專營性機構是一個重要手段,特色支行(網點)大有可為。”邵科表示,銀行可以通過專業化、體系化、集中化的經營將業務做精做透,持續培養人才、探索機制,推動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可以預見,銀行機構布局特色支行或特色網點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也會有越來越多中小銀行加入到隊伍中來。但與此同時,如何避免這些特色支行網點成為“花架子”和“空噱頭”,真正做到特色經營,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是金融機構亟待思考的課題。
周茂華表示,金融機構需要根據行業、區域和自身等方面的差異化,提供多元化、個性化金融服務與產品,提升經營管理與風控能力。
“銀行在布局特色支行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邵科舉例,比如,要注意科學性、前瞻性的規劃布局,避免機構重疊、業務交叉和資源浪費;注意合理的業務、人事、考核授權,避免產生形式主義導致支行的特色發揮不出來;注意業務的統籌和歸集,避免支行業務規模受限導致業務、機制探索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還需要注意做好特色支行和特色網點的定位,在內部開展差異化考核等,切實體現出其經營特色。”婁飛鵬補充道。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