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日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農村中小銀行監管司黨支部發表題為《統籌推進改革化險推動農村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文章(以下簡稱“文章”)提出,加快推動農村中小銀行兼并重組,減少農村中小銀行機構數量和層級,加強集中統一管理,因地制宜優化機構布局,重塑經營機制,促進風險持續收斂。
業內人士認為,總體來看,體量較小、位置欠佳且無特色的農村中小銀行更容易被市場淘汰。因此,農村中小銀行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制定適合自身特色的發展戰略,做出特色。
加快推動機構兼并重組
近日,山西銀行發布關于召開2023年度股東大會的通知稱,該行董事會定于2024年6月6日召開山西銀行2023年度股東大會,會上擬審議《關于收購陽曲縣匯民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村鎮銀行合并設立分支機構的議案》。
業內將山西銀行擬審議的上述議案內容稱為“村改支”。去年以來,已有內蒙古銀行等多家主發起行以收購并新設分支機構的方式合并旗下村鎮銀行。主發起行作為存續主體承繼和承接被收購的村鎮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權益、業務及其他相關權利與義務。
除了以主發起行為主導吸收合并村鎮銀行這種實踐較多的方式外,還有少量主發起行以旗下村鎮銀行為主體,吸收合并村鎮銀行并改建為支行。比如:去年10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發布相關批復,同意石家莊新華恒升村鎮銀行吸收合并藁城恒升村鎮銀行、晉州恒升村鎮銀行。
據了解,石家莊新華恒升村鎮銀行、藁城恒升村鎮銀行、晉州恒升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全部為浙江溫州甌海農商銀行,且三家村鎮銀行的注冊地均在石家莊市。
近年來,各主發起行主要通過“村改支”、村鎮銀行吸收合并村鎮銀行并改建為支行等方式進行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上述方式均是村鎮銀行兼并重組減量提質的重要方式。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郝志運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通過“村改支”等方式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納入主發起行集中統一管理,減少機構數量、管理層級和同業同質競爭,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對主發起行來講,依托原村鎮銀行的業務渠道和客戶基礎,可快速適應地方市場、整合區域資源、拓展業務覆蓋面,更好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滿足消費者需求。
與村鎮銀行不同,農村中小銀行中的另一重要群體——農信機構,主要通過組建省級農商銀行、地市級農商銀行等方式實現兼并重組減量提質。省級農商銀行、地市級農商銀行成立后,原轄內農信機構則被改制為支行。比如:去年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相關批復,同意四川洪雅農商銀行及21個分支機構開業。據了解,這21個分支機構此前為雅安市轄內的農信機構。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小玲認為,農村中小銀行機構數量和層級減少的同時,抗風險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都會得到提升。未來,農村中小銀行應在做強和做出特色上下功夫。
探索市場化退出實施路徑
除兼并重組、收購承接外,文章還提出“市場退出”這一處置策略。
一直以來,銀行的市場化退出案例較少。楊小玲認為,這是因為銀行牌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即使銀行出現一定金融風險,也可以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同業幫扶等方式渡過難關。
近年來,村鎮銀行中僅有一家采取市場化方式退出。去年7月6日,原重慶銀保監局發布的相關批復顯示,重慶梁平澳新村鎮銀行擬通過解散方式實現村鎮銀行市場化退出,并已將存貸款業務全部清零。
郝志運認為,在村鎮銀行市場化退出過程中,監管部門需要加強監管和指導,更好保護儲戶利益、維護金融穩定。在審查批復階段,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剩余業務承接銀行的審核把關,確保其監管評級、經營實力和風控水平等能夠勝任承接工作。在市場化退出階段,相關金融機構應做好信息披露,推動落實存款保險等制度,做好投訴處理、糾紛化解和輿情應對等工作,最大限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楊小玲認為,地方政府應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使儲戶不信謠言、不擠兌,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