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普惠保險發展目標。
《意見》提到,未來五年,高質量的普惠保險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基礎保險服務提質擴面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保險服務可得性實現新提升,保險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保險風險取得新成效,普惠保險助力金融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去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普惠保險發展提出新要求。
“各類市場主體積極開展普惠保險業務,普惠保險服務供給不斷深化,產品類型不斷豐富,社會覆蓋面逐步拓展,普惠保險整體呈現穩步發展勢頭,并取得較好成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但也要看到,當前普惠保險發展仍存在服務廣度不夠、質量不高、創新不足等問題,保險供給與人民群眾保障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
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
《意見》提出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即堅持廣泛覆蓋,提升保險服務的可及性;堅持惠民利民,提升保險服務可負擔性;堅持公平誠信,提升保險產品的保障屬性;堅持穩健運行,提升保險經營的可持續性。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娟表示,“四個堅持”表明保險應圍繞“可及性、可負擔性、保障性、可持續性”四個方面加快發展,這也是提高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根本要求。而可及性與可負擔性恰恰是評估養老金融(尤其是個人養老金)發展的重要指標,可見,具備可及性與可負擔性的普惠保險(尤其是普惠養老保險)產品必將是個人養老金產品發展的重要方向。
同時,《意見》提到,擴大企業財產保險、知識產權保險、貨物運輸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供給和服務,分散企業運營風險,助力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發展適合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業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和定期壽險等。
在積極參與重點領域風險保障方面,《意見》提到,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穩步拓寬大宗農產品保險等覆蓋面,鼓勵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和養殖業保險。提升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精準性,著力提高小型農戶投保率。
針對養老問題,《意見》支持保險服務多樣化養老需求,創新發展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投保簡單、交費靈活、收益穩健、領取形式多樣的商業養老年金產品,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支持保險公司以適當方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現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有效銜接。
“可以預見,普惠保險對養老金融的支撐作用會進一步增強。”楊娟說。
完善普惠保險管理機制
《意見》對保險公司完善普惠保險管理機制做出要求,要求保險公司要建立普惠保險發展領導體制,加強普惠保險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董事會和管理層定期聽取普惠保險發展情況。明確普惠保險業務牽頭部門,建立推動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保險公司要將開展普惠保險、履行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績效考核,大型保險公司普惠保險考核權重原則上不低于5%。加強普惠保險內控管理,確保經營行為依法合規、業務財務數據真實,并及時識別和防控相關風險。
談及保險公司如何改進和提升普惠保險服務,上述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要主動承擔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的責任使命,立足自身經營特點和優勢,積極參與和推動普惠保險發展。
具體來看,保險公司應堅持自愿投保原則,依法保護普惠保險投保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要真實、準確、完整地宣傳普惠保險產品,推進保險產品的標準化、通俗化、簡單化。提高普惠保險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供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通過保險中介機構代理普惠保險業務的,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保險公司要提供便捷的承保、理賠和查詢服務,做到“應賠盡賠、能賠快賠”。
未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將扎實推進《意見》落地實施工作,指導保險公司進一步豐富普惠保險產品服務,提高農民和城鎮低收入群體保障水平,提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抗風險能力;提升普惠保險服務質效,發揮各類保險公司積極作用,健全普惠保險管理機制,規范普惠保險代理、協辦行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