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黃力輝
近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田建設現場會(以下簡稱“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提升工程質量,守護好、建設好耕地這個命根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強國建設打牢基礎。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院教授陳永福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力度并提升其工程質量,是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的重要支撐和著力點,也是推動土地流轉和實現規模經營的重要“抓手”。
建設高標準農田離不開資金保障,這就要求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服務質效。作為政策性銀行,農發行積極落實“兩藏”戰略,聚焦耕地、種子兩個要害,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科技和農田水利建設等的信貸支持力度,自成立以來,累計投放農地貸款9078億元、農業科技貸款2388億元、種業貸款908億元、農田水利貸款近200億元。
探索運作模式加大支持力度
金秋時節,在河南商水縣張莊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排列整齊的自走式節水灌溉機正張開“臂膀”為農作物灌溉。
河南省是我國產糧大省,周口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肉、煙生產基地。農發行周口市分行為商水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工程項目順利進行提供資金保障,授信5億元,期限15年。項目建設采用“高標準農田提升+土地綜合治理”模式。該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根據各縣市區資源稟賦情況,創新農地信貸業務融資模式,探索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收益返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等項目運作模式。
截至目前,農發行河南省分行累計投放農地類貸款183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9個,建成高標準農田306萬畝,支持建設畝數和貸款金額分別占全省金融機構的80%和90%以上。
在素有“中國糧倉”美譽的黑龍江,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采取“省、市、縣”三級行依托“土地+”模式,因地制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工程,落地“農地+林輔用地規模經營”“農地+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一批可復制推廣,具有良好示范效應的項目,并利用“農地+資金供應鏈”模式支持省屬重點企業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雙鴨山市寶清縣,農發行寶清縣支行信貸支持的高標準農田內,萬畝田疇滿眼碧綠,田間作物長勢喜人。寶清縣國有農業用地運營中心負責人張厚新向記者介紹,寶清縣是黑龍江省產糧大縣,已連續17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截至今年8月末,寶清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95.8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77%。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超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各類田間灌排渠道1000多萬公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大災少減產、小災能穩產、無災多增產,為全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提供重要支撐。
全力以赴建設高標準農田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日益成熟。但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高標準農田設施爛尾、項目質量效益有待提升等問題。
會議強調,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通過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采取“長牙齒”措施,推動解決各類存量問題,堅決遏制增量問題發生。
陳永福表示,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正搞好,一方面,要把規劃和資金投放及實施工程進度圖寫進高標準農田臺賬,與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掛鉤;另一方面,需組建由基層政府和各個行業組成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委員會,進行事前申請和受理、事中和事后監管監督,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正成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利民、富民、得民心的工程。
當前,我國正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根據農業農村部牽頭修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力爭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加上改造提升已建的高標準農田,能夠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屆時,高標準農田將占耕地的60%以上,占永久基本農田近80%。
(本報記者王松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