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松 通訊員 連德文
在風景秀麗的云臺山景區,河南焦作首批“特色類”個體工商戶之一山韻精品酒店民宿,生意火爆。老板阿桑打算擴建民宿,但她卻因啟動資金而犯難。此時,與該民宿常年合作的郵儲銀行客戶經理主動登門服務,向其推介該行特色產品“產業貸”,并優化審貸流程,可快速授信100萬元且兩天內完成放款。
孟州市的國營好生活超市老板孟超對記者說:“我們正因資金缺口無法購貨儲備而發愁時,孟州射陽村鎮銀行在集中對接中了解到情況,安排支行行長帶隊服務辦理。不到2天時間,就為我發放純信用貸款20萬元。”
除了個體工商戶之外,科技型企業、綠色項目和企業也一直得到銀行機構的持續支持。
鑫恒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是馬村轄區的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劉東平向來訪的《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近年來,企業投資建設新廠,資金占用導致采購原材料方面出現流動資金缺口。中國銀行與馬村區農信聯社主動對接,量身定做融資服務方案,分別為企業提供1000萬元信用貸款和“科技貸”。
“找準轄內金融機構做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發力點和落腳點,把文章做實做好。”今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焦作監管分局(以下簡稱“焦作監管分局”)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為推進實施系統“四新工程”的具體抓手,印發《關于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通知》,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明確牽頭部門,建立工作機制,分別制定五個專項方案,積極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焦作落地落實。
寫細走訪問需的“記敘文”
焦作監管分局深化開展“行長進萬企”活動,落實聚焦“四個重點領域”要求,突出科技創新、民營小微、鄉村振興,將參與主體擴大至轄內財險公司,走訪范圍延伸至個體工商戶,建立月匯總、季通報制度,推動普惠金融“甘霖”普灑有信貸需求的市場主體。
在焦作監管分局監督推動下,當地多數個體戶、科技型企業的金融需求都是各個銀行在開展“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集中走訪對接中發現的。
截至目前,全市銀行累計走訪調研企業5200余家,較上年同期多2000余家,提出融資需求企業3700余家,經評估后提供融資支持企業3600余家,融資類問題解決率97.4%。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216億元,占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48.49%,較年初上升近1個百分點,戶數增加8500余戶。
寫實解決問題的“應用文”
針對專業服務機制方面的短板,焦作監管分局發揮監管引領作用,督促指導轄內銀行制定科技型企業信貸計劃;結合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工作,聚焦金融服務短板,認真開展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情況專項調研,積極參加全市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科技金融發展研討會等,面對面聽取行業訴求,具體了解企業融資堵點、難點、痛點和卡點,針對性采取監管措施,聯動政府部門協同解決。
結合“普惠金融推進月”、普惠金融縣鄉專項行動等活動開展,焦作監管分局分行業組織銀企對接會、座談會,點對點、一對一推動問題解決。針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金融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建立交通物流領域金融支持與服務的通知》等文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截至目前,全轄民營企業貸款余額942億元,占各項貸款的47.02%,較年初上升4.19個百分點。
寫好優化服務的“創新文”
焦作監管分局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根據行業特點、金融需求和客戶規模、成長階段等,精準研發推介差異化金融產品,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通過深化開展市場主體“壯苗”行動,針對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的信貸產品,由去年的4家6個增加至目前的12家20個。
光大銀行焦作分行積極擴容信用貸產品體系,大力推廣“陽光e稅貸”“陽光e抵貸”“陽光e微貸”等產品,拓展股權、應收賬款、林權質押等業務模式,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豐富的渠道。
太平洋財險焦作中支針對性走訪出口型企業,就小微出口信用險與企業進行宣傳,成功簽單6家企業。在走訪企業時,該公司還開展企業安全服務,為8家危化類企業作保中風險查勘服務,提前預防事故發生,受到企業歡迎。
建行焦作分行依托社區建立養老服務網點,以智能養老設備為依托,促進本行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對接,實現資源優化共享。
據焦作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技金融方面,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大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戶數持續增加,農合機構科技型企業貸款完成全年信貸計劃的333.52%;綠色金融方面,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長28.9%;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貸款整體實現階段性“兩增”目標,涉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養老金融方面,轄內個人養老金銀行開戶數近4萬戶,社保便民網點超300個,特定養老儲蓄存款余額11億元;數字金融方面,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互聯網保險銷售等線上渠道發展迅速,部分機構線上交易替代率超過95%。
“落實落細金融‘五篇大文章’,關鍵要做到有力、有為、有效、有感,這是我們的工作要求和目標。”該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