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劉國洪表示,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畝,連續3年實現凈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續多年減少的態勢。特別是去年,南方省份凈增加739萬畝,扭轉了耕地“南減北增”局面。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銀行支持耕地相關項目,可以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穩定。同時,耕地相關項目具有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和較低的風險,銀行支持耕地相關項目,有助于分散風險、優化資產結構。
筆者認為,銀行可以設立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貸款產品,為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根據項目的建設周期和資金需求特點,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額度,滿足不同規模項目的融資需求。同時,配合政府部門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設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風險補償基金。當相關項目出現風險時,由風險補償基金和銀行按比例承擔損失,降低信貸風險。
在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過程中,銀行需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比如,作為承銷商或顧問,協助項目建設方發行專項債券,拓寬項目資金來源;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的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方提供結算、理財、咨詢等服務,幫助項目建設方優化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風險。
除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外,鹽堿地改造等項目也應成為銀行關注的重點。我國是全球第三大鹽堿地分布國家,目前擁有各類可利用鹽堿地資源約5億畝,其中具有農業利用前景的鹽堿地總面積1.85億畝,經開發、整理、利用后可以擴大農作物種植規模。銀行需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對鹽堿地開發利用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效益、環境影響等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合理確定貸款風險等級和利率水平,降低信貸風險。
在支持耕地占補平衡方面,銀行可以為符合要求的補充耕地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對于通過土地開發、復墾等方式增加耕地的項目,給予信貸支持,確保“以補定占”政策的有效實施。同時,積極參與省級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管控,為省級政府在耕地保護方面的決策提供金融智慧和支持。
銀行還應積極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為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資金,促進新型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比如,支持精準灌溉、土壤改良技術等項目,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為耕地總量的持續提升奠定科技基礎。
此外,銀行需發揮激勵約束機制,對積極保護耕地、開展耕地提升項目的企業,給予優惠的信貸政策和利率支持。通過金融手段引導社會資源向耕地保護與提升領域傾斜,營造良好的耕地保護氛圍。
本報編輯部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