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加強監管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持續完善品種工具體系,著力提升產業服務能力,以農產品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2024年,大商所農產品期貨和期權累計成交13.15億手,日均持倉932.13萬手,產業日均持倉較上年增長超10%,為承接涉農市場主體風險管理等需求提供了堅實基礎。
上新更新不斷更好滿足涉農主體需求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大商所一直重視發揮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發現、管理風險和配置資源的功能,通過推出新品種、優化老品種,為重要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和貿易定價提供參考指引及風險管理工具。
2024年,大連期貨市場農產品板塊增添多位“新成員”,其中新上市的原木期貨和期權對于提升國內林農林場的經營管理能力及我國林業標準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大商所還推出三個期權工具——雞蛋期權、玉米淀粉期權、生豬期權,構建起同時覆蓋原料和產品、期貨和期權的更為完整健全的衍生品工具鏈條,為相關農業產業提升風險管理效率和精度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大商所持續深化“一品一策”戰略,推進已上市品種優化工作,使產品供給與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及涉農市場主體需求更加契合。
做精做細產業服務讓農民安心企業放心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2024年,大商所繼續基于大豆、玉米、生豬等期貨品種,下大力氣開展“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全年共在23個?。ㄗ灾螀^、直轄市)開展94個“保險+期貨”和7個“銀期保”項目,服務中小農戶6231戶次、規模化種養主體104家次,保障現貨51.90萬噸、種植面積84.11萬畝,項目總保費1.63億元,為農民穩收增收撐起“保護傘”。
此外,期貨價格已被用作廣西、湖北、陜西、重慶等地的價格類政策性農業保險及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安徽等地的收入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設計和理賠參考。與此同時,江蘇、廣西等地政府還出臺文件,明確對生豬“保險+期貨”給予資金支持,由交易所主導轉變為各方共擔的保費構成趨勢已基本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強化氣象為農服務”的理念,在這一領域,大商所也已先行先試。在通過“保險+期貨”為農戶保“價”護航的同時,大商所持續探索溫度指數在天氣風險管理領域的實踐運用,目前已在農業領域落地8個“中央氣象臺-大商所溫度指數”應用項目,涵蓋主糧和經濟作物種植及水產養殖等多個領域,有效幫助農戶避免氣溫變化對相關農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豐富農戶應對天氣風險的“工具箱”,取得較好市場反響。
下一步,大商所將繼續做好農產品期貨市場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以專業所為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添磚加瓦。
(編輯 汪世軍 上官夢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