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金霞 郝飛
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的日益臨近,農村金融如何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回顧過去一年,一系列政策穩步落地,成效顯著。當前,農村金融改革在前行的道路上仍面臨著一些深層次的挑戰?!掇r村金融時報》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多地基層金融機構,與行業專家、從業者深入交流,梳理過去一年取得的成效與未來的發力方向。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農村金融提出了多項建設性的建議,涵蓋優化涉農貸款結構、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等多個關鍵領域。一年來,這些建議逐步轉化為實際行動,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涉農貸款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國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51.36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比各項貸款高2.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65萬億元。同時,金融機構借助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對糧食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領域給予了重點支持。四川省崇州市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在工商銀行的貸款支持下,成功實現水稻畝均增產300斤,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
創新金融產品破題抵押難題。為解決農村抵押物不足的問題,多地積極試點推廣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抵押貸款,并擴大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范圍。山東省某農商行負責人介紹:“2024年,我們發放了超過2億元的‘大棚貸’,有效盤活了農戶的固定資產,大大緩解了他們的融資難題。”這種創新的信貸產品,讓農戶手中的資產得以充分利用,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三大堵點亟待打通
盡管2024年農村金融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具體實踐中,仍存在農村數據共享機制滯后、農信機構改革需進一步深化和產權抵押試點覆蓋面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會長張曉玫表示,當前農村金融數據存在“采集渠道單一、部門壁壘高”的問題,導致中小銀行在進行風控時面臨較大困難。數據的不暢通,使得銀行難以全面了解農戶的真實情況,影響信貸審批的效率和準確性。
同時,部分省份的農信機構歷史包袱尚未完全化解,省聯社的職能定位也不夠清晰,這些問題制約了服務效能的提升。吉林省某農信社主任坦言:“我們雖然明確了支農支小的定位,但資本補充渠道有限,數字化轉型面臨巨大壓力。”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農信機構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提升自身實力,才能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此外,農村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目前仍局限于試點地區,且缺乏標準化的交易平臺。西北某縣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土地流轉后,由于沒有標準化交易平臺,金融機構對非標資產的估值難度很大。”這不僅限制了農民的融資渠道,也影響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針對上述問題,金融業對今年兩會即將傳遞出的政策動態充滿期待,希望通過融資、融智等多渠道協同發力,共同促進農村金融發展。例如,在強化“金融+科技”融合方面,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機構能夠更精準地評估風險,為鄉村產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中信銀行表示,應進一步打通農業產業鏈數據,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優化信貸模型。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認為,銀行應從重點領域支持、科技賦能以及創新差異化產品等方面提升鄉村振興服務能力。在重點領域,聚焦糧食安全、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給予信貸傾斜;借助科技力量,利用大數據分析農業產業鏈數據,優化信用評估模型,提升鄉村產業項目信貸效率;根據鄉村產業項目不同主體需求,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滿足項目全產業鏈條和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
從“輸血”到“造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整村授信”工作中,行政村覆蓋數量不斷增加,受益農戶和小微企業數量持續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農民“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便捷的金融服務。
在安徽省某鄉村振興重點縣,農行某支行行長分享了2024年的變化:“通過‘整村授信’模式,我們為90%的行政村提供了預授信額度,貸款審批時間縮短至3天。”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讓農戶能夠更快地獲得資金支持。但他也提到,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農戶對理財、保險等綜合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現有產品難以滿足這些需求。
業內專家建議,未來需構建“縣域金融生態圈”,整合銀行、保險、期貨等多方資源,推動金融服務從單一信貸向全產業鏈延伸。這將有助于提升鄉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2025年,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需要在政策精準性、市場適配性、科技滲透力等方面持續發力。兩會即將召開,農村金融能否成為鄉村振興的“超級引擎”,需要各行業共同努力。期待今年全國兩會能夠為農村金融帶來新的機遇與方向,讓鄉村振興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