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增收。實施數字鄉村強農惠農富農專項行動。
這為縣域、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在此過程中,銀行作為提供金融支持的核心力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制式化的服務不能滿足特色產業發展所需,銀行應深入調研當地產業特色與發展實際,精準對接,為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等富民產業提供金融支持。例如,在盛產水果的地區,銀行可將信貸資源向水果種植戶、水果加工企業以及相關文旅項目傾斜,助力水果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通過為種植戶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擴大種植規模,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提升水果品質;支持加工企業購置先進設備,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鄉村文旅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吸引更多游客,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農業各參與主體的訴求也千差萬別,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銀行需創新金融產品,滿足不同主體的需求。針對缺乏抵押物的農戶,可以推出基于信用評級的小額信貸產品;對于涉農小微企業,可以設計靈活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圍繞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同時,結合數字鄉村建設,開展線上金融服務,簡化貸款申請與審批流程,提高融資效率。例如,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農戶的信用狀況和經營數據,為其提供快速便捷的線上貸款,讓農民能夠及時獲得資金支持,把握市場機遇。
支持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發展,是銀行助力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銀行通過支持相關產業發展,可以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就業,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有效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其幸福感、獲得感。
對于金融基礎薄弱的縣域及農村地區,銀行應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建設,延伸服務觸角,讓農民能夠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務;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提高農民的金融素養。銀行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讓金融服務真正惠及廣大農民。
銀行在支持富民產業助力農民增收方面責任重大、大有可為。通過精準支持特色產業、創新金融產品、助力就業和強化金融服務,銀行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過程中,銀行應不斷探索創新,與各方協同合作,讓金融活水精準灌溉農村產業發展的“田野”,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