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力輝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倫市向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提出了建設新質生產力示范市的建議。高向秋表示,新質生產力具備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顯著特征,是契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其核心構成要素包含具有革命性的科技創新、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環境友好屬性以及對人體健康無損害等方面。打造一批新質生產力示范市縣,對于實現農業生產高效率、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加農業品牌價值、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以及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能夠為全國范圍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筑牢根基。
中國東北黑土區作為重要的糧食產區,貢獻了全國約四分之一的商品糧產量。然而,近年來東北地區黑土地退化問題愈發凸顯,土壤結構惡化、有機質含量降低、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情況相繼出現,土壤肥力的過度消耗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與此同時,隨著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加深,該區域還面臨秸稈利用不充分、面源污染加劇、農藥殘留超標、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加強黑土地的保護與恢復,探索更為環保高效的農業生產模式,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緊迫課題。
建立新質生產力示范市縣的核心目標在于全方位提升當地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產業健康發展,強化黑土地保護,并致力于達成“2H+6”綠色發展目標。其中,“2H”意味著確保農產品達到高品質與高價值標準,實現從綠色食品到有機食品再到健康食品的進階轉變;“6”涵蓋了持續改良土壤狀況、恢復生物多樣性、減少面源污染、提高空氣質量、降低碳排放助力碳中和以及推行循環農業模式實現廢物零排放這六個關鍵生態保護目標。通過推廣以微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綠色防控技術,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有望達成綠色發展“2H+6”目標,最終推動鄉村經濟振興,促進社會共同富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地球家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及“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
黑龍江省海倫市擁有廣袤且肥沃的土地資源,耕地面積達504萬畝,黑土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基于此,高向秋代表建議,將海倫市打造為全國首個農業新質生產力示范市。
具體而言,一是建立綠色防控(海倫)服務中心。投入專業的綠色防控技術人才,為海倫市乃至黑龍江省所有農業龍頭企業及種植大戶,診斷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面臨的病蟲草害、營養、土壤環境等問題。采用以微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綠色防控體系,逐步取代化學農業,建立海倫大豆、水稻、玉米等綠色防控示范基地以及綠色防控種植標準,并對當地種植大戶開展培訓,在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同時,實現對黑土地的有效保護。在黑土地土壤改良方面,建議打造秸稈炭化工廠,借助秸稈炭化設備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有機碳肥,既解決秸稈處理難題,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吸附重金屬。秸稈炭化工廠預計年炭化秸稈4萬噸,產生物炭1.8萬噸(市場價每噸8萬元),用于生產炭基肥,實現秸稈資源化循環利用。同時,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料,按照每畝地每年施用1噸、連續使用5-10年的標準,第一年示范10萬畝,十年內完成全市504萬畝耕地示范。此外,建立海倫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各1萬畝,切實提升農產品品質,保護黑土地。
二是成立綠色防控產業(海倫)發展研究院,推行農業企業綠色發展質量管理體系、綠色防控種植標準。每年在當地開展1000人次的培訓,培育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和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助力鄉村振興人才建設,教會新農人運用并推廣綠色防控技術,以生物技術替代化學種植技術,種植出高品質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農業技術人才支撐,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為農業三產融合奠定基礎,助力實現綠色發展“2H+6”目標。
三是搭建綠色防控監測體系,聘請專業綠色防控技術人員,建設檢測中心,配備場地、儀器設備及檢測人員。投入綠色防控技術人才,為海倫市監測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病蟲草害、營養、土壤環境等問題,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鑒定、土壤問題監測,實現農業種植數字化。
(編輯 汪世軍)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