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
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科技創新正成為驅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時代命題下,大有可為,也必有作為。
我國各地農業資源稟賦各異、特色鮮明。銀行應深入調研,精準識別不同地區農業優勢,為特色農業項目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比如,在山東壽光等蔬菜產區,銀行可針對蔬菜新品種研發、智能溫室建設等項目,提供低息、長期貸款,推動蔬菜種植向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在各花卉種植區,銀行可為種植戶和企業提供涵蓋種苗引進、種植設施建設、冷鏈物流等環節的資金支持,助力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花卉產業鏈,提升花卉產業附加值。通過精準發力,銀行可逐步推動各地特色農業做大做強,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激發農業新質生產力。
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為技術突破提供資金保障,也是銀行支持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關鍵核心技術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銀行要敢于向農業科技領域“輸血”,設立專項信貸資金,支持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例如,對研發新型農業機械的企業提供研發資金貸款,助其突破智能化農機關鍵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從事生物育種技術研發的企業,給予相關支持,鼓勵其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農作物新品種,從源頭保障糧食安全。通過金融支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從傳統向現代轉變。
銀行還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滿足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隨著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多元化,銀行應積極創新服務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信貸產品。比如,以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為質押,解決農業科技企業輕資產、抵押難的問題;圍繞農業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保障農產品供應鏈穩定暢通。同時,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簡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讓金融服務更貼合農業生產時效性。
在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銀行既是資金提供者,也是產業發展推動者。只有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力度,精準對接農業發展需求,才能讓金融活水精準灌溉農業新質生產力“試驗田”。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