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曹沛原 余連斌 黃力輝 王愛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本報特開設“場外聲音”欄目,邀請奮戰在一線的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結合全國兩會精神,暢談2025年的目標規劃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書寫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鄉村振興”等農金領域工作重點。
堅決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實現農村金融新突破
——廣西玉林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朱顯駒
作為金融業一員,我深感2025年全國兩會熱點與銀行工作緊密相連。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和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我想從三個方面分享我們的思考與規劃。
一是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是制約其發展的“頑疾”。因此,我們將繼續積極創新和推廣“商標貸”“專利貸”“園區商圈貸”“創業擔保貸”等一系列信貸產品,設立專項信貸額度,單列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實現“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放款”。
二是深化農村中小銀行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我行堅定且積極參與區級農商聯合銀行的組建和改制工作,優化股權結構,堅守主責主業,不斷提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能力。
三是把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為優化服務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賦能“專精特新”企業和新質生產力、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提升普惠金融覆蓋面、加強“銀發金融”服務能力、打造數字場景金融新生態,不斷構建和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體系。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玉林市區聯社將堅決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破難題,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強金融動力。在政策支持與市場協同下,小微企業將煥發新活力,農村金融將實現新突破。
運用政策“組合拳”
消除阻礙企業融資的“隱形”壁壘
——農行紅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李云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農行紅河分行將秉承“批量化、小額度、廣覆蓋”經營思路,運用好政策“組合拳”,堅決消除阻礙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各種“隱形”壁壘,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全力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一是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向深度應用轉型,充分發揮云南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小微客戶服務平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實現全渠道、一體化、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務。
二是與紅河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紅河州工商聯合會等州級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圍繞專精特新、科技型、創新型小微企業、規上企業等客戶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逐戶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對經營狀況良好、發展前景可觀、納稅記錄完整的優質小微企業逐步提高信用貸款比例。同時,用好“藍莓貸”“香蔥貸”等創新產品,服務全產業鏈上的普惠小微企業。
三是繼續貫徹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確保政策銜接暢通,對符合條件的普惠小微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優化辦理流程,加快辦理速度;堅持“合規收費、以質定價、公開透明、減費讓利”原則落實各項優惠政策,規范融資收費,對小微企業貸款除利息外不收取任何相關費用。主動向小微企業減費讓利,通過節約信息收集成本、壓減中間環節,減少放貸成本和附加費用,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讓政策紅利從“紙上”落到企業“賬上”。
從細處下功夫
打造精準化金融服務體系
——浙江浦江農商銀行黨委書記、
董事長陳文斌
圍繞全國兩會熱點,立足本地實際,我認為金融工作的重點是聚焦主責主業,緊扣金融“五篇大文章”,從細處下功夫,打造渠道更多元、產品更豐富、流程更高效并以企業和家庭為單位的精準化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圍繞民營和小微企業需求,提升金融助企效率。我行通過設立園區金融聯絡員、建立園區特色網點等,打造“一園一策”金融服務,通過政銀合作代辦點等形式,加強對專精特色企業、科技型企業等支持力度,以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核心評價指標,探索“科技指數貸”等產品,提升科技信貸投放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二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政銀聯動機制。我行向本地民宿旅游產業、康養產業、農業特色產業等領域,加強信貸投放和資源傾斜,創新更多綠色金融產品,同時通過“部門+國企+金融+強村公司”等發展模式,全力支持農戶和村級集體經濟“雙增收”。
三是圍繞家庭個性化需求,完善金融惠民體系。在金融服務上堅持圍繞老百姓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突出社區銀行特色,積極構建老年友好型銀行、兒童友好型銀行,圍繞家庭綜合需求,打造“好家風有禮存”“好家風信用貸”等特色存貸款產品。
鞏固綠色領域優勢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
——農行云南普洱分行黨委書記、
行長邱瑋
云南普洱是中國唯一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農行普洱分行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和氣候條件等優勢,深耕“三農”“小微”沃土。
2024年,農行普洱分行以“千企萬戶大走訪”為抓手,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講,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應貸盡貸,落實“減費讓利、惠企利民”政策。同時,結合普洱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均居全省第一的資源優勢,先后推動實現“林權并購貸款”“碳排放交易權貸款”等多項創新產品落地,在全市所有金融機構中首家實現對林產業領域全流程、全品種、全主體信貸支持。
2025年,我行將鞏固傳統綠色領域優勢,抓住普洱森林資源培育產業、綠色有機農業、光伏發電行業發展機遇,積極對接重點項目和客戶,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特色產品和業務模式,大力支持實體經濟,促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注入小微企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良好開局作出更大貢獻。
聚焦“三大核心任務”
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廣西靈川農村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劍
今年全國兩會聚焦諸多國計民生大事,對金融行業意義重大。
2025年,廣西靈川農村商業銀行將緊扣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聚焦“解決小微實體經濟融資難題、深化農村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大核心任務,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強擔當,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一是聚焦普惠金融,破解小微融資“堵點難點”。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出更靈活的抵押、擔保方式,滿足不同類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繼續推廣“無還本續貸”服務,落實減費讓利政策,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
二是深化改革化險,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嚴格落實“控總量、降存量、防變量”要求,完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強化貸款全流程管理,嚴控異地貸款和關聯交易風險。
三是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聚焦科技金融,支持當地科技型企業發展;踐行綠色金融,為環保、新能源等綠色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深耕普惠金融,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探索養老金融,探索適老化網點升級和改造;發展數字金融,加強線上渠道建設,提升金融服務便捷性和效率。
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金融機構
不懈努力
——廣西賀州桂東農合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莫訓武
我行認真落實“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工作總要求,堅守支農支小支微定位,在全面深化改革、服務鄉村振興、書寫金融“五篇大文章”上持續發力,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金融機構不懈努力。
一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網格化服務”,圍繞廣西“10+3+N”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發揮首創精神,以“一村一品”“一鏈一策”為原則,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推進便民服務點轉型升級,將便民點與農村政務等場景相結合,在合規前提下拓展業務范圍,打通服務鄉村振興“最后一百米”。
二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牽引,加快建設現代化金融機構。落實落細“一行一策”改革工作,重點加大實際不良貸款、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置換不良貸款、超期抵債資產等處置力度,優化指標、夯實基礎。推動經營機制轉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突出質量與效益可持續發展。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以改革為發展添動能。
三是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為著力點,助地方經濟健康發展。在科技金融方面,找準服務重點,發展供應鏈金融,加大“科創貸”“專利貸”等成熟產品投放力度。在綠色金融方面,加大制造業綠色貸款投放力度,支持重點行業減污降碳改造、環保裝備更新,支持綠色低碳產業、循環經濟發展,助力生態旅游項目提質升級。在普惠金融方面,推進“整村授信、戶戶有信”工程,全面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積極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推動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量增、面擴、價降”。在養老金融方面,推動金融服務“適老化”改造升級,加大對銀發經濟、健康產業、養老產業支持力度,做好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在數字金融方面,進一步強化數字治理,深化客戶畫像、精準營銷、業務風控等場景應用,加快促進以AI為中心的工作賦能。
為鄉村振興提供
精準有效的金融支持
——昆明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黨委副書記、主任張之鑫
作為昆明市最大的地方金融機構,昆明農信堅守定位、支農支小,為實體經濟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準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幫助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題。自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啟動以來,昆明農信各行社積極參與各級政府工作專班,依托云南省“融信服”平臺實現與農信社信貸系統無縫直聯,上線“鮮花貸”“速易貸”“云嶺創業貸”“昆易貸—昆創貸”等50余款信貸產品,選拔45名“金融顧問團成員”參與昆明市金融賦能暖企行動,推動企業端“能貸、易貸”和農信端“敢貸、愿貸”雙贏目標實現。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農信社協調工作機制下新增首貸余額22.99億元,占全市金融機構協調工作機制下貸款48.81億元的47.11%,昆明農信“融信服”平臺業務授信金額、實際發放貸款金額在全市金融機構中穩居第一。
另一方面,在補鏈延鏈強鏈上下功夫,金融支持產業集群建設和名單制企業發展。昆明農信加強對“1+10+3”重點和優勢產業全鏈條金融支持,做深做實“千企萬戶大走訪”,狠抓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措施落實,加大普惠金融供給。推出“科創貸”“科質貸”等產品,靈活優化定價策略,較好解決科創類企業“融資難”,全力推進金融支持名單制企業。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農信社累計投放用于支持科創類企業(包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及科技型企業)貸款84.39億元,累計向6148戶名單制企業中的2350戶提供金融服務,合計授信額度178.27億元,貸款余額82.81億元。
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代浪潮中積極作為
——哈爾濱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宋述新
作為黑龍江省規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哈爾濱銀行是中國最早開展小額信貸業務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時代浪潮中積極作為,充分用好國家惠企政策,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哈爾濱銀行專門制定《關于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的工作方案》,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總、分、支三級專班,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推動普惠金融服務直達基層,與政府機構、監管部門等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為提升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能力,哈爾濱銀行加大創新力度,豐富產品體系,優化金融服務。特別是運用數字科技,持續提升小微服務線上化、數字化水平。截至目前,針對不同類型、規模、行業的小微企業,哈爾濱銀行已累計創新迭代“科新貸、宅易貸、聯信貸”等20余款信貸產品。
同時,哈爾濱銀行優化審查審批流程,成立小微企業法人業務小組,專門支持小微信貸業務審查審批,利用平行審查機制,提高審批效率,實現金融資源對小微企業精準投放、高效利用。
2025年,哈爾濱銀行將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思路和模式,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策略,引導信貸資源向小微企業傾斜,以“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為目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提升信貸可得性,在更多領域、以更豐富的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