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這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信號。
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截至2024年9月末,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企業總數的96%。
作為服務民營經濟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我國中小銀行依托區域經濟特色,持續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投放規模,對資源配置進行精細化管理,全方位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全力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堅實保障。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這筆錢來得太及時了,有效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壓力,保障生產鏈穩定運營。”近日,湖南旺坤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成志堅在獲得湘潭農商銀行一筆500萬元的授信后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據介紹,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依托母公司(湖南旺坤管業有限公司)在不銹鋼水管領域的深厚底蘊,及時抓住了消費升級機遇。此前,該公司計劃建廠擴大產能,卻面臨資金瓶頸。湘潭農商銀行長城支行向其伸出援手,為其發放1000萬元貸款,助力企業邁出產能擴張的關鍵一步。
隨著市場需求增長,近期,該公司因急需大量采購原材料出現流動資金短缺。湘潭農商銀行獲悉這一情況后,結合企業科創屬性和知識價值,迅速為其完成500萬元“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的授信。在湘潭農商銀行的信貸支持下,該公司已迅速成長為湖南省內知名企業,并成為國家級高新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一直以來,湘潭農商銀行堅持主動靠前發力、優化配置資源、加大信貸投放、提升服務質效,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該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71.49億元,累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328家,服務民營企業數量7000多家,貸款余額11.56億元。
在政策的引導和包括中小銀行在內的金融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民營企業的合作,不僅是中小銀行賦能民營實體經濟的生動實踐,也為銀企共贏發展提供了范例。
創新信貸模式
在支持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各地中小銀行還創新貸款模式,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投入。
近日,上海某民營上市科技企業在并購交易過程中,順利獲得北京銀行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貸款資金支持,并購貸款占并購交易價款的比例為77.46%,期限為10年。這也是北京銀行成功落地的首單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
記者獲悉,該筆貸款業務的并購方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面向泛半導體、生物制藥等高科技產業及先進制造業客戶,提供集制程關鍵系統與裝備、關鍵材料和專業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交易完成后,并購方企業將進一步增強其覆蓋“核心部件-子系統-整機設備”全產業鏈條的布局。
為進一步助力民營科創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北京銀行不斷加大資源投入,通過信貸資源傾斜、政策工具疊加、首貸續貸支持等金融服務“組合拳”,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獲得感,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為更好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北京銀行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以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賦能營商環境優化,轉變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推動傳統貸款業務向線上化、智能化、場景化升級,不斷提升民營企業金融獲得感。截至2024年末,該行已累計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超2萬家,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1.2萬億元,合作的專精特新有貸戶中民營企業戶數占比超90%。
談及中小銀行如何更好地滿足全鏈條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四川天府銀行董事長黃毅告訴記者,中小銀行可通過“精準營銷+流程優化+產品創新+科技賦能”的四維聯動模式,構建服務民營經濟的全鏈條體系。同時,進一步推動融資成本下降,并通過結構性工具(如綠色再貸款)深化重點領域支持,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銀行還需進一步深化數字化轉型、強化政策協同、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在“精準滴灌”中實現金融資源與民營經濟的深度融合,始終與民營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金融行業必須進一步優化服務,全力支持民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