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文件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既是當前抓好“三農”工作的關鍵之舉,也是我國實現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答題”。
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被賦予雙重使命:既要滿足傳統農業“短、頻、急”的融資需求,也要為“三農”事業的前沿技術研發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什么是“農業新質生產力”?其與傳統農業生產力的核心區別是什么?如何助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對此有深刻認識。
在眾多受訪業內人士看來,農業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重構農業生產要素配置的新型生產力形態。
“有別于傳統農業主要依賴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農業新質生產力以生物育種、智慧農機、物聯網等科技手段為支撐,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從‘量變’轉向‘質變’。”廣西貴港農商銀行鄉村振興與普惠金融部盧錦燊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行已成立鄉村振興與普惠金融部對接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強“數智農金”建設和創新。
以多元化產品和服務
強農助農
從黑龍江的植保無人機到云南的種業振興,從廣東的智慧農業到浙江的茶產業融合,各地金融機構正以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為農業新質生產力注入金融活水。
強農興農,科技先行。由于農業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風險較高,加之農村信息化程度低,金融機構難以給農戶“精準畫像”。在缺乏抵押和擔保的情況下,如何讓地里的作物成為農戶的信用資產?
“早在2020年,我們就自研‘大山雀’衛星遙感風控系統,通過解析衛星影像,判斷農戶耕種面積、作物品類及生長情況,預測產量產值,從而給予合理的貸款額度。”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去年,“大山雀”應用范圍不斷擴展。網商銀行與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啟動戰略合作,雙方聯合建模,組合運用大山雀衛星遙感技術與隱私計算技術,在“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前提下,探索普惠金融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模式。
“具體來說,農戶的數據將受到雙重保護。第一層是線下機房堅固的外層,相當于真實的保險柜。第二層則是隱私計算,它利用密碼學技術,將數據和計算過程同時加密,保障在原始數據不泄露的情況下,可以被分析和使用。”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保險箱內”,雙方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農業信貸決策支持、鄉村產業精準描繪、農戶信用評級等關鍵環節的重要作用,與網商銀行大山雀衛星遙感風控系統結合,為“三農”群體提供便捷靈活的手機貸款服務。
去年全年,該聯合建模項目共服務767萬戶農戶獲得純信用貸款,總計授信金額1990億元,其中80%授信農戶的種植面積在10畝以下,都是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及的“毛細血管”。
除上述衛星遙感風控系統外,當前,作為智慧農業重要組成部分,無人機在農業監測、作物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在抵押融資服務中,無人機技術可用于對抵押物進行精準評估。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精度傳感器和攝像頭,金融機構可獲取抵押土地或農作物的詳細數據,包括作物生長狀況、土壤質量、灌溉情況等,從而更準確評估抵押物的價值。”廣西那坡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班偉告訴記者,這種基于數據的評估方式,不僅提高了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還有助于降低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信貸風險。
大數據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同樣廣泛,它通過對海量農業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挖掘,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支持。在抵押融資服務中,大數據技術可用于構建農業信貸風險評估模型。
“金融機構可收集和分析農戶歷史信貸記錄、生產經營數據、市場行情等信息,運用大數據算法精準評估農戶信貸風險。這不僅有助于金融機構更好識別潛在風險,還能為農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融資服務。”班偉表示。
科技與“數智”賦能
金融與“三農”共贏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驅動的產業升級,其技術密集、輕資產、長周期、高附加值等特征,都對傳統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提出挑戰。
在受訪者看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規模化應用需分階段匹配金融資源,而目前為止,傳統農村金融則更多集中于對生產環節的服務,盡管金融機構正在努力探索將服務覆蓋“三農”發展的全鏈條,但尚有不小的挑戰和差距。
“農業科技企業普遍缺乏廠房、土地等抵押物,其核心資產為數據、專利、生物資產等,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應從‘抵押物依賴’轉向‘技術價值評估’,建立科技型農企專屬風控模型。”盧錦燊表示。
事實上,農業生產力提檔升級,也倒逼金融機構不斷優化并升級自身的金融“肥料”,從而為現代化高科技“三農”事業持續發展提供養分。
廣西愛咯樂農牧科技公司(簡稱“愛咯樂”)是一家集蛋雞養殖、優質無公害雞蛋銷售、有機肥處理等為一體的新型農牧企業。在2020年建立之初,愛咯樂為實現規模化、智能化發展,需要大量資金引入更為先進的自動化設備。
“我行在了解企業發展思路后,通過質押農業保險保單及生物活體抵押的方式,為其發放470萬元設施農業保單質押貸款。”盧錦燊介紹,這是廣西農合機構首筆設施農業保單質押貸款,也是貴港市首筆生禽活體抵押貸款,有效推動愛咯樂應用先進養殖設施設備和管理技術,成為廣西蛋雞產業中的佼佼者。
在浙江永康,永康農商銀行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積極研發新型金融產品,創新推出針對性更強、政策更優惠、資金支持力度更大的“創業擔保貸”“惠農貸”“青農貸”等專屬信貸產品,對農創客、種糧大戶、新農人、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實行優先調查、優先評級、優先授信、優先貸款,切實為農戶提供更高質量、更加便利、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我們主動減費讓利,對各級農業經營主體給予同期同檔次利率下浮的優惠,為農戶創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永康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還挖掘重點幫扶創業項目,建立“優質項目數據庫”,精準提供“優、先、減、免”聯動支持,為農戶創業創新提供優渥的發展土壤。
農村金融與“三農”事業發展可謂相輔相成,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從傳統信貸到智慧金融,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與發展,離不開科技金融與“數智”金融的不斷創新和持續賦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著農村金融事業不斷提升并發展出屬于自己的“新質生產力”,從而形成二者相互促進、攜手共贏的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創新科技與‘數智’金融服務新模式,進一步加強‘融資+融智’服務力度,支持發展農村產業經濟,打造一批金融助力‘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模范案例,加強將金融服務以‘整村授信,戶戶有信’工作融入社會治理的探索,共同促進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廣西合浦農信社相關負責人說。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