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提振消費方面始終積極作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如何在已有成績上進一步助力消費市場持續繁榮,銀行業正從多維度探索加強創新與合作的力度,保障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供給,為繁榮消費市場注入不竭動力。
在探索過程中,銀行需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及金融市場的變化,結合各地消費市場和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靈活調整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與投放節奏。針對重點或新興消費領域,如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可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降低消費者消費成本。
支持消費供給提質惠民是銀行業重要職責之一。銀行應強化與各部門協同配合,加大對文旅、養老、體育等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比如,為文旅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助力其開發更多優質的旅游線路和文化衍生產品,吸引更多消費者;為養老機構提供融資支持,改善養老設施和服務水平,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消費需求。
同時,銀行加強對消費基礎設施、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的專業化金融服務,通過為商場、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融資,提升消費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消費相關產業、企業發展壯大。
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是銀行提升金融消費服務水平的關鍵。銀行應圍繞以舊換新、智能產品、冰雪運動等新消費場景,研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以汽車以舊換新為例,銀行可以推出專門的貸款產品,提供低首付、長期限、低利率的優惠政策,鼓勵消費者更換新車,促進汽車消費市場持續活躍。
對高校畢業生、新市民、自由職業者等群體,銀行應根據他們的需求和風險特征,開展產品創新,并建立差異化定價體系,適度減免相關費用,優化金融服務流程。比如,為新市民提供住房租賃貸款,簡化貸款手續,降低貸款門檻,幫助他們解決住房問題,提升他們的消費能力,激發他們的消費熱情。
此外,銀行應持續推進支付便利化建設,聚焦衣、食、住、行等消費場景,為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消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費支付體驗。為老年人保留傳統的支付方式,并配備專人指導;為外籍來華人員提供多語言支付和跨境支付便利服務,讓他們在中國旅游、學習、生活都更加順暢。
擴大消費領域資金供給,是銀行業健全消費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除自身投放消費貸款外,銀行還可以為其他機構發行金融債券用于消費領域,為消費市場引入更多真金白銀。
在提振消費的過程中,銀行業責任重大、義不容辭,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只有從多維度去探索和努力,才能持續完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為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力量。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