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科技聚力,并購賦能。自今年3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展適度放寬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政策試點工作以來,多家商業銀行積極行動,落地行內首批或首單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持續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領域集聚,以金融活水助力科技創新。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政策為商業銀行進一步提升科創金融服務打開空間,有助于商業銀行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金融資源持續向科技領域集聚
試點放寬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政策發布后,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多家國有大行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摸排企業并購融資需求,力求加快實現貸款落地投放。
《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從建設銀行獲悉,3月14日,建設銀行蘇州分行為某民營上市科技企業辦理的并購貸款順利放款。此次并購貸款授信1.9億元,融資比例占交易金額的80%,期限8年,與企業并購需求和試點政策導向高度契合。
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3月16日發布消息稱,該行積極推動并成功落地首批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為青島、廣州共4筆優質科技企業并購交易提供并購貸款支持。
股份制銀行方面也積極響應,陸續落地相關業務。記者3月13日獲悉,中信銀行落地首批科技企業并購貸款創新試點項目,為杭州、合肥兩家優質科技企業發放并購貸款,貸款占并購交易價款的比例達80%,期限長達10年。
同日,作為首批試點銀行,浦發銀行也發布消息,該行全面深入研究試點科技企業并購融資需求,加快推進項目落地。近日,浦發銀行上海分行、杭州分行、廣州分行、青島分行、西安分行率先完成5筆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審批工作,為四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購業務提供超過8億元授信支持,積極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整體來看,獲得上述銀行科技并購貸款的企業,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科創板上市民營企業。在貸款比例與期限方面,貸款比例接近或達到并購交易金額的80%,貸款期限最長的達10年。
多家銀行表示,將以此次試點業務為契機,繼續深化科技金融創新,以金融活水灌溉科技創新沃土,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銀行需加強相關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相繼落地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有利于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銀行需加強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業務的風險控制。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做好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工作答記者問時提到,試點銀行應經營狀況良好、公司治理完善、主要審慎監管指標符合監管要求、并購貸款專業服務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較強,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
為更好提升對科技企業的評價與服務能力,多家銀行已有部署。
據建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行推出企業估值引擎和“技術流”“投資流”企業評價工具,增強科技企業并購貸款的可獲得性。興業銀行持續深化“商行+投行”戰略,不斷優化并購融資服務體系,將并購貸款內涵從“單一產品”延伸為“生態場景”,強化并購貸款與各類投行、商行產品綜合運用。北京銀行則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并購金融綜合服務能力。完善組織架構,統籌推動業務發展;強化專業隊伍建設,加快人才培養;AI賦能并購,開發“智投e合”智能投行生態平臺。
談及未來商業銀行如何做好風險防控,更好地開展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業務,楊海平建議,一是進一步優化科技企業并購貸款的業務標準和內部控制流程,建立專業的科技企業并購風險評估團隊。二是借鑒行業內先進經驗,對科技企業并購貸款風險評估體系進行完善和升級。三是充分考慮科技企業并購風險特征,進一步豐富征信手段。四是針對科技企業并購貸款風險特點,進一步完善風險預警信號,并強化貸后管理。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