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農時如令,春耕備耕作為全年農業生產的開篇之戰,不僅承載著農民對豐收的期望,更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大局。
扎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增收的關鍵,對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規模化、科技化種植趨勢明顯,農民對農資采購、農機購置、土地流轉等資金需求大增,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獲,每個環節都需要資金注入。銀行的金融支持如同“及時雨”,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能否順利開展。
首先,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地實施是春耕備耕順利推進的基礎。銀行需做好相關政策宣傳,消除信息不對稱,讓農戶和農業企業充分了解金融產品和政策,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錯失金融支持的機會,切實讓惠農政策惠及廣大農民和農業企業。
其次,銀行應結合自身定位和優勢開發特色金融產品,滿足不同涉農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大型農業企業資金需求大、周期長,需要銀行提供大額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其建設農產品生產線、拓展市場銷售渠道等;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主體資金需求小、頻次高、用款急,小額信用貸款、線上快貸等產品更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與此同時,銀行應加大首貸戶拓展力度,讓那些初次涉足農業生產或擴大經營規模的農業經營主體能夠順利獲得金融支持,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和生產積極性。
再次,銀行需優化涉農貸款供給,合理配置金融資源,確保資金流向真正有需求的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項目;推動農業經營主體降本增效,通過提供優惠利率貸款、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等方式,降低農業生產和流通環節的成本;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
最后,在支持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銀行應促進農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智慧農業、生態農業、定制農業等新業態,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提高農業附加值。加大對農業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如支持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等領域的科研項目,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