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2025年金融穩定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總結2024年金融穩定工作,分析當前金融形勢,安排下階段金融穩定工作。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創新不斷加速的當下,金融穩定對于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會議為全年金融穩定工作錨定目標與方向,做好金融穩定工作需從多角度協同發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風險監測是金融穩定的“前哨”,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強化科技賦能勢在必行。金融監管部門可進一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搭建全方位、多層次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實時捕捉金融市場細微變化,對潛在風險進行精準識別與量化分析。
一方面,通過對大量金融數據深度挖掘,及時發現異常交易行為和風險隱患,實現風險早發現、早預警;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完善系統性風險評估和認定機制,全面考量宏觀經濟形勢、金融市場波動、行業發展趨勢等因素,為風險防范提供科學依據。
風險防范與化解是金融穩定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當前,金融相關各行業各部門在加強金融系統整體風險防范與化解基礎上,更應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例如,在房地產領域,應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健全房地產金融制度,引導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則需推動各方聯動,完善化債機制,進一步創新工具和手段,豐富化債產品,從整體上提升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的能力;針對中小金融機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
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是金融風險處置的根本遵循。金融機構作為風險直接承擔者,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及時化解自身風險;相關部門則發揮引導和監管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處置政策和規則,加強對風險處置過程的監督和指導;投資者要增強風險意識,理性投資。
通過明確各方責任,形成風險處置合力,提高風險處置效率和效果。同時,在風險處置過程中,應嚴格依法依規進行,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金融監管部門在維護金融穩定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探索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意義重大。
一方面,豐富維護金融穩定的政策工具箱,除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外,創新運用宏觀審慎工具,如逆周期資本緩沖、動態撥備等,調節金融體系的順周期行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積累;另一方面,充實存款保險基金等,提高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當金融機構出現風險時,這些基金能及時提供資金支持,化解風險,保護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