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李建菲)代發工資業務憑借在批量獲取客戶、資金來源穩定等方面展現出的優良屬性,被各家銀行廣為重視。
近年來,光大銀行零售金融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思路,以科技創新助力業務創新,打造并推出“薪悅云管家”代發客戶綜合服務,實現了代發業務的線上突圍與質效雙增。
以創新驅動業務升級,“薪悅云管家”項目落成
代發業務并非某家銀行的專利項目,市場上可以提供代發業務的商業銀行多不勝數,而光大銀行“薪悅運管家”項目的不同點在于,它脫胎于代發業務,卻更高于代發業務。
在服務內容上,“薪悅云管家”不但實現了代發業務的廣泛覆蓋,可同時為B端企業客戶與C端個人客戶提供服務。考慮到用戶對金融服務便捷性、安全性、實用性的需求,“薪悅云管家”還以多場景、多角度對代發業務進行了深度的發掘與探索,不僅實現了B端客戶代發業務協議簽約、批量發卡、代發資金、代發對賬、客戶經營的全流程服務打通,還可為C端客戶提供包括結算、投資、融資、權益在內的9大類30余項金融與非金融綜合服務,同時以線上+線下的全渠道服務模式,“一站式”解決用戶需求。
在業務開展上,“薪悅云管家”項目以創新思維實現了精準定位、服務整合、產品創新、數據應用、營銷策劃五位一體突破,推出了“云開卡”線上工資申請服務、“電子工資單”線上薪酬管理服務、“云簽約”線上代發協議簽約服務、“薪悅管家”代發客戶綜合金融服務專區、“薪滿益足”、“18開薪日”代發客戶專屬權益活動等服務,以科技賦能為引擎,為傳統代發業務的數字化轉型開啟了新篇章。
在業務創新上,以“云開卡”線上工資申請服務為例,不但高效利用了個人客戶證件掃描、人臉識別、信息錄入、個稅聲明、電子簽名等技術,依托手機銀行,可以滿足員工“自助+實時”全程無接觸開戶需求,極大提升了用戶使用體驗。同時還開通了企業財務員工身份信息實時查詢、批量發卡文件一鍵傳輸、批量開卡結果在線查詢三大產需服務接口,為企業客戶免除往返銀行負擔,降低辦公成本,滿足無紙化辦公需求。
在營銷創新上,以“薪滿益足”營銷活動為例,以數據模型為驅動,通過配置優勢產品、增加粘合權益、整合渠道觸達、精準時點出擊,形成了客群的數字化營銷閉環,活動數據實現自動對接、權益兌換實現全面提速、短信通知實現每日觸達、渠道觸達實現價值分層。整體營銷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云開卡”“薪滿益足”的創新在整個“薪悅云管家”系統里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對上述所有服務,光大銀行都從用戶使用角度出發,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推動傳統代發業務的迭代升級。
厚積薄發+產業聯動,打造光大代發業務“薪服務”
實現代發業務的線上轉型并非一日之功,促成“薪悅云管家”系統建設,光大銀行的力量已經積蓄了很久。
早在2018年以前,光大銀行就以開放的姿態試水線上代發業務,從網點柜面到企業網銀代發,再到實體賬戶、電子賬戶代發,逐年梯次的進行初級功能上線,形成了線上代發業務的經驗積累,并于此期間,在代發數據安全加密、代發客戶信息實時校驗等方面,形成了技術儲備與積累。
在2018年,光大銀行上線了“專屬代發”非基本戶線上工資代發,2019年,光大“薪悅管家”代發客戶綜合金融服務專區正式上線,當屬業內首推,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內容與內涵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尤其是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銀行的傳統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代發業務從線下向線上轉型創新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光大銀行“薪悅云管家”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速,一年期間,多個產品與項目密集上線:4月,“云發卡”線上工資卡申請服務上線;8月,“云簽約”線上代發協議簽約服務上線;10月,“電子工資單”線上薪酬管理服務2.0上線……與此同時,“薪滿益足”代發新客百日營銷活動、“18開薪日”“開薪日下午茶”存量代發客戶提升活動相繼面客,其中多個創新服務,均屬行內首創。
實現代發業務的線上轉型亦非一人之力,促成“薪悅云管家”系統建設,光大銀行內部協作是主要推力。
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表示:“代發業務在總行的管理機制上要進行完善,在聯動環節上相互支持,要形成管理機制,并不斷優化。”
據公開信息顯示“薪悅云管家”項目是由光大銀行零售與財富管理部牽頭,協同了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部、運營管理部、信息科技部等部門,整合了光大銀行內部20余個系統功能,涉及30余個處室及團隊。
而在項目子類的搭建方面,同策同力表現的也極為明顯。尤其從2020年起項目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光大銀行代發業務不但采取通用的外部咨詢方式,聘請專業公司結合自身業務現狀,獲取專業化可行性代發客戶服務體驗提升優化建議,更在全行內部開展了廣泛的調研,以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全行涵蓋分支行管理者,客戶經理、網點柜員等,針對代發業務推廣過程中的客戶營銷痛點及難點進行集中收集,回收問卷高達1.8萬份。
數據顯示,2020年,光大銀行企業代發客戶超過4萬戶、個人代發客戶數達783萬人,累計代發額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55億元。
責任編輯:李建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