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郝飛)10月18日,平安銀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促進共同富裕”數字鄉村發布會在廣東省河源紫金縣順利舉行,會上發布了“鄉村振興藍皮書”“鄉村振興借記卡”“十大精品數字文旅路線”以及“數字鄉村小程序”。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會上表示,平安集團將持之以恒發揮專業優勢、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與地方政府探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持續打造有溫度的金融。
紫金縣副縣長羅春響表示,平安集團在紫金縣舉辦主題活動,是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進一步推動紫金縣三農場景與綜合金融融合,打造“金融+科技”服務鄉村振興有效模式。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金融機構大有可為。
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產業興旺帶民奔富
金融力量是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小而美”的平安銀行鄉村振興借記卡啟動了首發儀式,它擁有專屬農村人身意外傷害保險、7*24小時隨時在線問診、農產銷售增值服務、公益新平臺等四大特色權益,守護鄉村居民美好生活,現場的鄉親們表示,鄉村振興卡是真正的從鄉村實際需求出發,紛紛為平安銀行的暖心金融服務點贊。
將金融流量引入鄉村,塑造鄉村文旅品牌,開啟鄉村幸福密碼。會上,“美麗鄉村 平安啟橙”十大數字文旅精品路線正式發布,廣東河源紫金縣定制化鄉村精品路線當天也迎來了一批平安銀行的私行客戶體驗團。平安銀行以產業興旺為目標,結合幫扶地產業特色和文旅資源,建立了集鄉村文旅路線開發、培訓、公益捐贈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文旅綜合平臺,打造線上文旅數字化引流,線下帶團深度游的“線上+線下”文旅新模式。
圖為平安云農場
當天,謝永林和客戶文旅團也共同走進平安銀行在當地的茶產業基地——通過星云物聯計劃,聯合物聯網、AI、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和現代化的生產資源要素建設的智慧茶園。在科技支撐下,智慧茶園提高了種植生產智能化、農業生產可視化水平,發展了休閑農業等數字化體驗模式。作為一家“科技引領”的公司,平安銀行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平臺優勢,推進鄉村產業智慧化、數字化,利用良好的金融服務支持與全新的科技應用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紫金縣自2016年起便成為平安集團深度對口幫扶地區之一,平安在紫金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220.52萬元,先后派出3位共產黨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基層黨員和村民大力發展紅薯、茶葉、黑豆、柚子等特色產業,培育鄉村致富帶頭人,當好強村富民的領頭雁,取得了顯著的幫扶成效。
據悉,秉承“用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促進鄉村振興”的自我要求,平安銀行繪制鄉村振興金融“421”路線圖,即以“金融+產業”為核心,通過融資、融智、品牌、科技四大賦能,推動三農場景與綜合金融融合,打造一個政府領導下,企、農、銀、保、研于一體的產業振興共建平臺。目前該模式已在包括內蒙古烏蘭察布、四川大涼山懸崖村、湖南十八洞村等多地落地,激活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活水源頭。
打造一個產業振興共建平臺,構建數字鄉村生態圈
伴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平安銀行打造的數字鄉村小程序當天正式發布。平安銀行鄉村振興金融辦公室總經理徐崗介紹,這個小程序是集企、農、銀、保、研于一體的產業振興共建平臺的集中應用和展示平臺,一站式提供包括鄉村振興卡、理財、貸款、鄉村文旅、助農商城、培育課堂在內的11項綜合服務。
“小程序+管理平臺”的形式,將大大提高鄉民使用的便捷性。通過小程序平臺的鄉村頭條和生活服務板塊功能,鄉民可實時掌握三農資訊、政策,進行生活繳費,預約開戶等,打通了農服務最后一公里,也提高鄉村生活便利性。
平安銀行還利用數字鄉村小程序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正能量。交易撮合、消費助農、金融服務和鄉村文旅等功能,旨在整合各方資源,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打通完善農業產業供應鏈,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線上助農商城,提供優質助農產品,打造農產品IP,讓農民不愁銷路,消費者更安心。
未來,平安銀行將在已有產業扶貧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421”模式,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用專業服務踐行有溫度的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田耿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