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郝飛)6月15日是第10個全國低碳日,“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是今年低碳日的主題。作為全國首家同時采納“赤道原則”“負責任銀行原則”的城商行,江蘇銀行緊跟國家“雙碳”戰略,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品牌,以金融之筆努力寫好“碳”文章。
“碳”路先鋒做低碳理念的倡導者
2021年4月,國內銀行業中首個“碳中和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江蘇銀行成為國家“雙碳”戰略下的金融業“碳”路先鋒。發布會當天,江蘇銀行宣布采納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全行發展戰略,助力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金融業“碳”路先鋒,做低碳理念的倡導者和引領者,這份自信和擔當,源自江蘇銀行近10年深耕綠色金融,源自其不斷沉淀專業化經營能力。
早在2013年,江蘇銀行就將綠色金融作為特色化經營的重要方向,是國內較早在總行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的商業銀行。2017年,江蘇銀行采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第二家、城商行首家赤道銀行。2018年,江蘇銀行加入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成為中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首批試點機構,并參與發起設立了中小銀行綠色金融聯盟、江蘇省銀行業協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等綠色金融組織,倡導“低碳”理念,引領推動中小銀行和地方的綠色金融發展。
孜孜“碳”索做低碳產業的服務者
圍繞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減碳降碳”需求,江蘇銀行不斷加強“碳”索,先后創新推出了“蘇碳融”“碳配額質押貸款”“綠色供應鏈融資”“碳中和債券”等特色產品,服務傳統產業低碳轉型和新能源產業發展。
自2021年7月份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江蘇銀行加快推廣“碳配額質押貸款”等特色產品,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產,激發企業低碳轉型動力。江蘇某熱電有限公司就以其40萬噸碳配額,從江蘇銀行宿遷分行獲得500萬元碳配額質押貸款,貸款利率低于一般抵質押貸款約60個BP,不僅解決了抵質押擔保不足的融資難題,還進一步降低了融資成本。
“蘇碳融”是一款對接再貸款、掛鉤企業“碳賬戶”的綠色普惠金融產品。江蘇銀行通過優惠的定價和快速審批機制,推動中小微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泰州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從江蘇銀行泰州分行獲取“蘇碳融”優惠貸款500萬元后,專項用于企業光伏發電業務日常運維。經過核算,企業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5.2萬噸,年節約標準煤1.9萬噸,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
綠色供應鏈金融能夠促進產業鏈節能減排效應的最大化,充分調動小微企業參與綠色轉型,從而加速實現“雙碳”目標。某光伏組件制造企業憑借優秀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入選第二批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典型案例。江蘇銀行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金融科技手段,打造供應鏈金融云平臺,為企業提供“e融單”等產品服務,目前業務量已超億元。企業上游供應商可在云平臺上以全線上、自動化的方式進行收單、融資申請、提款支用,高效便捷,有效縮短應付賬款賬期。企業在與供應商互利共贏的同時,可推動產業鏈上游中小微企業節能減排,擴大產業鏈碳減排的集聚效應。
“碳”知未來做低碳發展的踐行者
江蘇銀行一直非常重視綠色金融基礎研究工作,通過成立蘇銀研究院,深入開展前沿課題研究,準確把握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和行業發展動向,為持續踐行綠色低碳賦能。
近年來,江蘇銀行先后成功中標“江蘇省碳金融市場體系培育研究”課題,完成“聯合國項目事務署(UNOPS)中國銀行業環境信息披露”“江蘇省金融監管局綠色金融十四五規劃”等研究課題,參與編制中國首批綠色金融標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正在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國家科技部、國家綠金委等立項的“銀行業碳核算數據標準”“中國碳中和成效評價體系”等多個課題研究,在國內金融期刊發表了多篇綠色金融研究文章。
江蘇銀行不斷強化自身經營的碳足跡管理,先后制定營業辦公場所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管理提升方案,推動建筑能效水平提升,實施節電節水設施設備更新和改造,推行無紙化辦公、遠程視頻會議制度等,加強綠色銀行文化建設,開展“蘇銀綠金展翅計劃”專題培訓工作。
截至3月末,江蘇銀行綠色信貸的各項貸款占比、綠色信貸和清潔能源貸款增速,在中國人民銀行直管的24家銀行中均排名前列。下一步,江蘇銀行將不斷擦亮“綠色銀行”名片,為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建設美麗家園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責任編輯:楊怡明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