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王愛靜
浙江華統生豬保供生產設施項目,是入選“大型企業自建投資模式”的典型案例,也是浙江唯一入選的項目案例。
這其中,天臺華統現代化生豬養殖建設項目由浙江華統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華統公司”)投資建設,是天臺縣委縣政府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發展生豬生產保供穩價工作要求,建設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從養殖場項目開建,到智能化設施設備購置,再到重修排污池和廠房,都離不開農業銀行天臺縣支行的鼎力相助。”天臺華統現代化生豬養殖場負責人陳斌感慨地說。今年4月,隨著新引進的1.5萬頭幼豬運抵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坦頭鎮陳岙村,該生豬養殖場恢復生機,重新投產運營。
在項目籌備初期,農業銀行天臺縣支行便組建金融服務團隊,進行專項對接,并多次前往華統總部拜訪項目負責人,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方案。為搶抓項目進度,該行用最快的速度調查、上報,并與省市分行聯動協作,于2020年11月完成1.1億元項目貸款的審批,12月初成功發放首筆貸款2900萬元。
“生豬養殖會不會造成村里生態污染?有沒有臭味?”這是村民當時普遍擔憂的問題。
事實上,與傳統養殖業“遍地開花”的方式不同,華統生豬養殖實行高層立體化養殖模式,小豬也能住上7層樓。“為了解決生豬養殖最令人頭疼的環保問題,在試運營了一段時間后,我們對養殖場進行了升級改造,重新整改污水處理設施、臭氣處理設施,甚至拆除了部分廠房重新建設。”陳斌告訴記者,項目重建,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農業銀行天臺縣支行在合作基礎上,持續為華統生豬養殖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共發放項目貸款8500萬元。
而當下,天臺華統現代化生態養殖也實現了精細化、智能化、標準化管理,并通過排污系統的升級改造,向減量化、環保化“兩化”牧場進軍,努力打造現代化生豬養殖場“樣板間”。
農業銀行天臺縣支行與天臺華統現代化生態養殖場合作的“前世今生”,正是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因地制宜支持現代化畜牧業等設施農業多樣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現代化畜牧基礎設施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畜產品穩產保供和“菜籃子”供應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浙江華統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產業鏈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積極主動承擔生豬增產保供任務。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積極協調省財政廳、農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銀行、省金控公司等部門和機構,集聚各方資源要素,引入金融“活水”,支持公司在全省布局并建成18個10萬頭以上大型現代化養殖場。
“在這一過程中,我行給予企業三大支持。首先是給予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貸款,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求;其次是提供并購貸款支持,用于企業定增、收購業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再者配套供應鏈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輕企業資金壓力。”農行浙江省分行鄉村振興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創新金融產品方面,該行推出智慧畜牧貸,在全國創新使用生豬活體抵押擔保,并結合智能耳標、智慧圈舍等科技手段進行押品管理和貸后管理,滿足養殖企業的融資需求。
在浙江華統公司布局建設規模化大型設施化養殖場等具體實施過程中面臨瓶頸時,農行又是如何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建設規模化大型設施化養殖場的資金投入大,建設成本高,浙江華統公司投入了大量自有資金。養殖行業的用地屬于農用設施地,在融資時無法形成有效的可抵押固定資產,且針對生物性資產及養殖圈舍抵押難度較大,大多數銀行不支持,浙江華統公司前期的投資無法落實抵押,在沒有抵押條件下得不到足夠的信貸支持。
“針對這個情況,我行一方面對浙江華統集團給予流動資金貸款授信額度,同步配套供應鏈融資額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對各子公司養殖場建設提供項目貸款支持,由集團核心企業浙江華統公司進行保證擔保,滿足企業現代化養殖場建設資金需求。”農行浙江省分行鄉村振興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行對浙江華統集團綜合授信15.55億元,用信余額12.93億元。后續將積極對接生豬保供項目,針對大型設施化養殖場及生豬產業,創新金融產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