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記者從農業銀行獲悉,近年來,該行聯合全國總工會推出“農情暖域工會驛站”公益服務,聚焦戶外勞動者和老年人等重點群體金融需求,通過打造工會驛站、適老化改造和送服務上門等方式,以多層次、多維度“農情暖域+”服務模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造工會驛站“暖服務”
農業銀行充分發揮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以環境升溫、服務升溫、品牌升溫為目標,在營業網點打造“農情暖域”專區,聚焦環衛工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戶外勞動者,提供歇腳、喝水、充電、熱飯等公益便民服務,推動網點服務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
“本來只想進來休息一下,沒想到農行在網點有義診服務,還為我們準備防暑冰袖和中藥包,真的很貼心。”快遞員王女士在體驗了農行福建華林支行“夏日關愛”活動后表示。作為重點打造的工會驛站,農行福建華林支行聯合福州市總工會,結合戶外勞動者工作生活需求,為其提供健康義診、中醫理療和防暑降溫講座等服務,在炎炎夏日為戶外勞動者送上“清涼”。
“沒想到這里的銀行還免費提供吸氧過夜服務,這個愛心驛站為我們提供太多方便。”一位去過珠峰的游客這樣表示。今年5月份,農行西藏定日支行“珠峰愛心驛站”正式投入使用,該驛站位于定日縣扎西宗鄉珠峰大本營,配備了制氧機、加濕器、充電器、雨傘、藥品等便民物資,同時提供POS機、聚合碼、“零錢包”等金融服務,珠峰大本營的工作人員和游客都可以在這里整頓休息。
依托工會驛站,農業銀行把“農”情服務送往全國各地。在湖南長沙,農業銀行結合“農情暖域”建設,打造全國首個騎手新市民主題特色網點,為外賣騎手、快遞員開辟專屬休息區。在重慶渝中,農業銀行邀請渝中區分局交通巡警大隊走進網點,共同開展“農情端午共享‘粽’情——情系戶外勞動者”主題活動。在河北定州,農業銀行打造系統內首家24小時“愛心驛站”,讓公益服務“不打烊”。今年以來,農業銀行開展戶外勞動者服務活動近3000余次,為超過2億人次戶外勞動者和各類客群提供暖心金融服務。
當好適老服務“貼心人”
據統計,農業銀行每年到店客戶人數位居同業前列,到店客戶中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占比達到46%,這對適老化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為進一步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農業銀行全面啟動網點適老化改造工作,在網點設置無障礙通道、愛心窗口和愛心座椅,廳堂配備老花鏡、放大鏡、輪椅,還推出手機銀行和自助現金終端大字版,努力把網點打造成老年客戶“溫暖的家”。
在農行四川金沙西園支行,年近九旬的王奶奶表示,15年前她來農業銀行辦理銀行卡,從那時起就成為網點的一位特殊客人,她經常來網點看報、休息,閑暇時還與網點工作人員聊天。作為網點“常客”,王奶奶也是網點員工心目中的家人,每逢節日生日,網點工作人員都會到王奶奶家中探望她,幫她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我們這里老年客戶居多,做好適老化服務是我們的重點工作。”農行北京石門路支行工作人員表示,該網點專門設立老年客戶關懷團隊,并公示老年人專屬服務范圍。網點全員還通過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考試,具備較好的急救能力。
除了軟環境,農業銀行還精心打磨適老化服務設施,讓老年人更好體驗“無礙”服務。農行上海曲陽支行是上海銀行業敬老服務特色網點,配置有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坡道、低位ATM機、無障礙專用窗口、無障礙衛生間、低位無障礙設施臺等20多項適老化無障礙服務,充分滿足老年客戶等重點群體金融需求。
此外,農業銀行還持續開展“送金融服務下鄉”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流動金融服務隊,走村鎮、入社區,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在大連,為滿足農村老年群體日常消費、小額取現等現金需求,農行大連瓦房店支行積極開展“零錢包下鄉”活動,為當地14個鄉鎮配送“零錢包”,累計金額已達50萬元。在西藏,農行西藏江孜支行打造“農情擁軍愛心驛站”,內設自助服務區、業務辦理區,并組建團隊為部隊官兵提供上門服務。除辦理銀行卡升級、密碼重置、手機銀行等業務外,該支行還為戍邊干部講解理財小竅門、個人征信、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金融知識。
數據顯示,2023年,農業銀行開展金融知識宣傳等活動27萬余次,為老年客戶提供上門服務10萬余人次。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