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四川訊(通訊員譚偉)今年以來,農業銀行鄰水縣支行以“回歸縣域、下沉鄉村、創新推動”為指引,圍繞糧食及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農業經營主體擴大再生產等重點領域,加快春耕備耕信貸投放,為地方鄉村振興事業注入金融“活水”。
張文平是鄰水縣龍橋鄉黃陵村的種植大戶,種植了684畝稻谷和100畝仔姜。開春后,他打算擴大種植規模,但資金空缺讓他愁眉不展。
農行鄰水縣支行信貸經理在下鄉走訪中得知張文平的資金需求后,秉承急事急辦、要事快辦的原則,開通春耕綠色通道,迅速上門開展走訪對接和實地調研,不到2天時間26萬元“惠農e貸”就打到了他的銀行卡上。
“有了這筆資金,購買種子、化肥和農藥就不愁了。”拿到資金后的張文平終于舒展了眉頭,開心地笑了。
在做好春耕備耕的同時,該支行加快支持當地養殖業高質量發展。鄰水縣九龍鎮羊鹿灘村的養殖戶劉小明便是受益者之一。
2019年12月,劉小明放棄外出務工,選擇返鄉創業。在鎖定肉牛養殖行業后,他拿出所有積蓄在當地創辦了鄰水縣羊鹿聯誼養牛場,短短2年時間,經營規模從最初的幾頭牛逐步擴大到如今的近50頭牛。去年,劉小明看準行情,決定擴大養殖規模,可手頭資金不足,一下子讓他犯了難。
圖為農行鄰水縣支行信貸經理到太和鎮葫蘆壩村為養殖戶開展貸前調查
2月7日,農行鄰水縣支行信貸經理到村里開展整村授信工作,在了解到劉小明的資金需求后,當天就跟隨他到養殖場開展貸前調查和資料收集,隔天22萬元貸款就打到他的賬上。
“這幾年肉牛行情好,有了鄰水農行的貸款支持,我就能再購進一批肉牛,多儲備一些飼料,今年有望掙到30萬元。”養殖戶劉小明自信地說。
這次貸款經歷讓劉小明發現了解決資金短缺的“新大陸”,他打算再承包30畝土地種植棉麻,實現糞污綜合利用,走出“種養結合、以養促種、創富共贏”的現代生態種養殖產業新路子。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隨著一筆筆信貸資金的及時到賬,該支行為當地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近年來,該支行圍繞當地鄉村振興事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組建“三農”服務隊,對當地重點場鎮逐村、逐組、逐戶開展農戶建檔,為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農資和農產品生產企業及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充分保障種養殖戶春耕備耕生產資金需求。
截至2月末,該支行各項貸款余額23.72億元,凈增1.37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15.85億元,凈增9082萬元。
責任編輯: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