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5月23日訊(記者王松 田耿文)5月22日下午,河南代表團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英林在發言時說:“我在背后看到另外一面,國家在‘肉盤子’這件事上有多操心。”
秦英林發言說,上午聽了總理報告很振奮,看到了河南的一個機會,河南有許多優勢,河南還應該在省長剛才提出的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基礎上,增加一個肉食生產核心區。
如何“養好豬,產好肉”呢?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建設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是國家糧食戰略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南的重大戰略舉措。這次參加兩會,秦英林的建議就是在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基礎上,讓河南成為全國肉食品核心區。
他給大家算了筆小賬,牧原現在的養豬人工資在7000-10000元,如果夫妻檔都在企業工作,一年就是幾十萬的收入,養豬致富是實實在在的。
隨著養殖裝備投入越來越高,從純手工到機械化、智能化,河南水平已經趕超國外發達國家。此外,在科技投入方面,企業使用電腦管控生產,智能化水平并不落后于發達國家。
“這些背后是生產成本的投入越來越低,勞動效率越來越高,我們已經逐步在國際社會上贏得競爭力。”
據秦英林介紹,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物作為肥料還田,但是,現在新設計養豬場沒有排水,整個技術已經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不僅能做到凈化空氣,還能將水完全回用。
此外,食品安全問題在國家宏觀綜合治理下,已經朝著歐洲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對齊。
養殖業是鄉村振興一條出路 河南地多、人才多是優勢。“隨著養殖業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和健康。養殖業不是個包袱,也不是小副業,它是新興產業。而鄉村振興要在全國搞新產業、新經濟非常難,我覺得把傳統產業做好了,就能夠讓老農民變成新的職業技術工人,讓大學生、博士生回到農村去。”在秦英林看來,養殖業就是鄉村振興的一條出路。
“發展養殖業,河南條件太好了!”秦英林感慨,“土地多,平原多,我們河南一個市的養殖用地趕上長江以南一個省的養殖用地。”
那么,如何把河南做成全國肉食產地?秦英林透露說,牧原正籌備每天從東北運輸10個專列的玉米到河南,用來養豬、雞和鴨,想真正把肉制品養殖發展成為產業,把養殖業變成中原發展的優勢產業。
“雖然我們干的是又臭又臟的活,但是想向社會上輸出又好又香的肉。”秦英林表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