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鄭源源)保險如何服務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如何服務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提交2件提案,為金融保險行業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守護人民美好生活建言獻策。
發揮金融保險優勢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初步形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但養老險充足性不高、可持續性不強、完善性不夠,以及各支柱之間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其中,第一支柱已覆蓋近10億城鄉居民,占據主導地位,養老金替代率偏低,全國平均不足50%,且呈下降趨勢;第二支柱惠及人口有限,覆蓋率不高;第三支柱發展較為緩慢,占比偏低,對養老保障的支撐作用明顯不足。有研究預計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
長期以來,中國人壽一直積極探索保險參與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有效方式,努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為提升人民群眾養老保障水平,更好發揮金融保險優勢,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王濱在《關于保險服務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提案》中,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對個人以降低領取階段的稅負為核心,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稅收優惠,吸引更多個人參與;對機構通過差異化的增值稅減免措施,降低機構經營養老保險業務的稅負水平。
二是強化三支柱間的銜接轉換貫通。加快構建統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三支柱間共享信息,實現不同層次養老保險產品的便捷轉換和退出,便于居民在長周期中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家庭結構、風險偏好等變化,統籌規劃和動態安排。
三是引導養老金融產品形成專屬優勢。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配套出臺機制相容的監管規定、會計準則、業績考核辦法等,堅定長期化定位,統一標準,統一領取期限及條件,并在估值核算、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等方面給予鼓勵性政策,強化養老金融產品的專屬屬性。
四是試點先行推進三支柱改革。加快推進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建議選擇大型金融保險機構先行開展試點,探索多層次、多形態養老金融產品體系的業務新模式,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人群的差異化養老需求。
發揮綠色保險獨特作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綠色保險具有生態環境損害補償和增益獎補、維護污染受害者合法權益、減輕政府和企業經濟負擔等功能,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但目前,我國綠色保險以環境污染責任險為主,保費規模小,覆蓋率低,產品單一,企業投保和保險機構展業意愿不強,保險機制在國家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優勢與作用還遠未發揮。
對此,王濱委員在《發展綠色保險服務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提案》中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推行法定保險制度。加快研究實施環境污染強制保險制度,通過立法對綠色保險投保的領域、方式、懲罰措施等予以明確,切實解決逆選擇和自主投保意愿不足問題,推進綠色保險規模快速發展。
二是設立綠色保險賠償基金。完善風險分攤機制,由國家財政和商業保險公司每年分別按照GDP和綠色保險保費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撥付和提取,集中管理、市場化運營,主要用于墊付快速救治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應急費用、防止環境污染事故損失進一步擴大需要的施救費用,以及支付一定限額之上的賠款。
三是加強對綠色保險的財稅支持。可以從開展綠色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和參保企業兩頭著手,研究分別給予專項增值稅減免優惠和稅收行政收費優惠等,提高開辦綠色保險業務和投保的積極性。
四是建立公共數據平臺。保險行業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探索開展跨部門合作,健全綠色保險發展的基礎設施,利用物聯網、5G等新型信息技術,為綠色保險產品的創新研發、費率厘定、承保理賠、風險評估、損失測算等提供數據支持。
王濱表示,作為金融央企,中國人壽一直將發展綠色保險作為公司重要的安排部署,努力將綠色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增長、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用金融力量助推經濟綠色化轉型。2020年,已經通過環責險為1830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為1.3萬家綠色產業企業提供財產風險保障近萬億元。此外,中國人壽還著力完善具有國壽特色的綠色投資體系,持續圍繞國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金融服務。2020年,新增綠色投資306億元,與華能集團合作成立首支百億元清潔能源投資基金、與國家電投攜手出資設立清潔能源基金,兩支股權基金決策規模已經超過120億元。同時還與國家電投聯合推進的國家級清潔能源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色電力,有效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綠色用能需求。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