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黃力輝 田耿文)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海倫市向秋蔬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名來自素有“中國黑土硒都”美譽的黑龍江省海倫市的農民代表,在本次兩會上帶來了一條建議:發展功能農業,推進富硒產業健康發展。
高向秋說,功能農業是農業新興產業方向,其中富硒農業是最早開發研究的方向之一。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鄉村產業振興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優質糧食工程”,都明確支持功能農業和功能食品產業發展。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21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再次提出支持這一產業發展。高質量推進富硒農業發展,對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海倫市處于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松嫩平原的富硒核心區域,享有中國黑土硒都、中國優質大豆之鄉、中國高淀粉玉米之鄉、中國甜菇娘之鄉、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中國籽鵝之鄉、“紅燈記”故鄉等“一都六鄉”美譽。海倫市465萬畝耕地中,每千克土壤硒含量在0.325毫克以上的富硒耕地為133.3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8.7%;每千克硒含量在0.175—0.325毫克之間的足硒耕地為325.5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70%。“全國天然富硒基地”、“中國富硒大豆產業基地”稱號相繼落地,“南有恩施、北有海倫”格局廣為人知,“硒”望之花枝頭綻放。
“十三五”期間,海倫市富硒產業開發碩果累累,建有標準化富硒產業核心基地13處,面積達100余萬畝,富硒龍頭生產企業發展到28家,開發13大類88種富硒農副產品,“富硒主糧”備受追捧,成功申請十大類46種富硒食品硒含量檢測及生產的企業標準。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到230萬畝,符合歐盟及國家標準有機食品基地4萬畝;有綏化市“寒地黑土”公共品牌,注冊“黑土硒都”集體商標、“海倫大豆”、“海倫大米”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
“十四五”期間,海倫富硒產業發展未來可期、大有可為。發揮“中國黑土硒都”區域名片優勢,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高標準建設“全國天然富硒基地”和“中國富硒大豆產業基地”。規模種植富硒大豆、富硒玉米等富硒主糧,引帶更多農民種植富硒青椒、富硒菇娘、富硒毛蔥等“小菜園”農產品,鼓勵發展富硒大鵝、富硒土雞等養殖。通過線上營銷、線下推介,推進富硒產業開發邁向更高層次,進一步引領市域經濟發展,打造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富硒功能農業示范市。
作為一名農民代表,高向秋通過參與富硒產業發展,深深感到,抓富硒產業開發就是抓農民增收致富,就是抓抓全民健康,就是抓現代化農業。
鑒于此,高向秋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一是將富硒產業納入國家發展規劃。
當前,全國富硒省份都有了自己的富硒產業規劃。海倫市也編制了《富硒產業發展規劃》,并將富硒產業發展納入《海倫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議國家出臺發展富硒農業的相關政策,確立發展富硒農業的指導思想、發展富硒農業的目標、富硒農業發展的地位,以及推動富硒農業發展的具體舉措。同時,把富硒產業發展納入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進一步提升富硒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統籌安排全國富硒產業發展,重新高起點定位富硒產業。
二是統籌指導產業標準制定。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把富硒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但富硒產業開發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各省市富硒農副產品沒有統一標準,給富硒產業開發帶來困擾。建議由國家管理部門召集各富硒產業開發方面的專家、學者及各省市富硒產業相關人員,集中研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富硒產品國家標準和產品開發準則,指導各省市和團體組織制定富硒產品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三是強化資源保護利用。
近年來,富硒產業開發已經火遍全國,各地富硒資源開發有序進行,富硒產品逐步走向多元化、多樣化。但富硒資源不是用之不竭的,富硒資源的保護也應與富硒產業發展同步開展。海倫市已經成立了“硒資源開發與保護協會”,與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所屬協會等開展了深入合作,探討黑土富硒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但地方政府和社會團體財力有限,進展比較緩慢。建議國家把富硒資源保護納入扶持項目庫,給予富硒產業開發省、市項目、資金支持。
四是推動富硒產業健康發展。
富硒產品的種植、加工、倉儲、銷售等環節要求嚴、成本高、效益低、見效慢。有些不法商販產品包裝上隨意標注“富硒”字樣,在富硒市場里擾亂視聽,導致真正做富硒產品的企業發展步履艱難,維權時間長,效果不明顯。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富硒產品市場監管體系,推動全國富硒產業健康、有序、持久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