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拿過去兩輪寬松推演未來,完全是刻舟求劍了。
李宇嘉
近期,筆者與一個民企地產老板聊天。我問到,“如果又來一次政策寬松,你會不會再大干一場,把公司規模上一個臺階?”這位在地產界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資深地產人并沒那么興奮,反而很平靜地告訴我,憑他的直覺,像過去那樣的政策寬松,不太可能又來一次。即便有這樣的刺激,他也不會把大半身家砸進去。新增項目會投自有資金,但更多是拉外部投資。
所謂的外部投資,就是風險共擔的隱性合伙人,包括私募基金、信托資金、民間資本等。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對樓市前景的判斷,最好問問開發商老板的想法,他們的體驗最能說明樓市的前景。從上面這位老板的表態來看,很多房地產企業對于樓市未來的走勢,并不像過去那樣信心滿滿。
所以,對于當下很多人談到的樓市“新周期”,我們還是要謹慎一點。房地產的外部環境,可遠不止貨幣這一個因素。打個不恰當的比喻,10年前你發了工資,可能馬上和女朋友去搓一頓,換個新款手機,買幾件衣服等等。現在你發了工資,可能不會這么干。因為,隨著年歲的增長、收入積累,加上工作很忙,身體代謝功能也下降了,對消耗性的物質需求降低了。
同樣道理,10年前的房地產市場,供需矛盾很大,每個城市都缺房子,加上房價比較低,上漲預期大,不管在哪里建、建什么房子,都能賣得出去。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不缺房子,甚至嚴重過剩了,多數城市都有20%以上的空置率。對這個基本局面,多數百姓心里很清楚。再者,同樣一套房子,10年前是100萬元,漲20%很容易,但現在500萬了,再漲挺困難的。
當然,如果有杠桿支撐,將最廣泛的購買力調動起來,將做多的情緒激發起來,即便500萬元的房子,總價再上一個臺階,也不是不可能。深圳的房價就是這么漲起來的。現在,樓市融資政策又開始寬松了,如果是像2008-2009年或2015-2017年那種寬松,深圳的房價從5萬元漲到10萬元,絕對有支撐。但問題是,絕對不允許再搞大水漫灌了,也沒有漫灌的空間。
所以,如果再拿過去兩輪寬松推演未來,完全是刻舟求劍了。還有一個新問題是過去沒有的,大家對樓市的信任度或信心明顯走低。比如,在多數城市,都有二手住房陰跌或砸在手里賣不出去的現象。過去樓市火爆,大家幾乎不太關注供應效率的問題,是個房子都能賣出去。現在,市場冷靜下來了,不缺房子了,那些談不上貨真價實的房子,只能跌價處理或無人問津了。
再比如,這一次房企債務違約潮,幾乎每一宗案例都在網上被深度解剖。同時,市場也第一次深切地感知到,開發商是怎么把房子做成了金融產品,怎么在資本運作上無所不能、無所不及,怎么在杠桿緊繃的時候,大尺度地降價、打折促銷,甚至導致大面積交付困難。行業的底線從“保質量”退到了“保交樓”。簡言之,整個市場對開發商的信任度和信心降到歷史低點。
銀行也是如此。把馬拉到河邊容易,但強迫馬喝水有點難。貨幣寬松,靠銀行這個載體。資本運作上,開發商眼花繚亂的操作,比如某某財富、某某平臺、商票融資、購地前融、債務轉移、報表的分與并等等,銀行沒見過,被嚇壞了。所以,為了維護債權,近期凍結賬戶、到期不續貸、抽貸等現象頻繁上演。現在,房地產貸款政策要糾偏,但對風險的重視也史無前例。
行業長期高杠桿運營的背景下,有限的信貸寬松對沖,力度是有限的。全國有10萬家房地產企業,對大多數開發商來說,面對漸進去杠桿的風險“軟著陸”邏輯,出了問題只能自救,也就是加快買房子,保衛資金鏈。所以,未來除了更大的供應量外,市場對很多企業的信任度堪憂。信任就是信心,這是未來樓市景氣的關鍵。除此以外,近期房地產稅制改革,也是對樓市再上臺階的信心削弱,特別是對高收入人群。總之,很多人期待“新周期”,但不妨多一份謹慎。
(作者系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以上文章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