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
近期,官方披露的一系列金融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業在深化改革的同時,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然而,相繼出現的“百萬級”罰單、高管頻繁被查還是引發了公眾對中小銀行健康發展的擔憂。雖然我國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但隱患不容忽視,銀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要持續扎緊風險防控的籬笆。
中小銀行不僅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服務基層居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我國共有中小銀行3991家,總資產92萬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比例達29%,主要專注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三農”服務,相關貸款在銀行業中占比分別為47%和40%。
當前,影響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綜合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銀行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從經驗看,夯實風險抵補能力、提高經營績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中小銀行必須回歸定位初心,苦練“內功”,以建立資本補充機制和體制機制改革相結合,優化股權結構,建立或者強化“三會一層”的公司治理架構,形成業務邏輯清晰的企業文化,深化開展金融“下沉”服務,鍛造有別于大型銀行的差異化競爭能力,探索在農村等薄弱地區開展金融服務的新模式,圍繞大型銀行意愿不強、覆蓋不到的領域著力,更好地填補金融服務空白。
當然,化解風險不僅僅是中小銀行自己的事,在修煉“內功”的同時,中小銀行也要學會借助“外力”。
在這些“外力”中,地方政府正不斷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責任,牽頭擬定風險處置方案,通過注資、推動改革重組等方式,從資金、稅收上予以支持;監管部門則與地方政府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強監管強監督,依法查處和追究違法違規行為,對高風險機構“精準拆彈”,同時,做好預案,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
總而言之,中小銀行要從“規模化”轉向“價值化”,是一項需要統籌謀劃的系統工程,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小銀行鑄牢抵御金融風險的屏障,堅持奮斗,一定會全面邁入“積厚成勢”的新階段。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