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能手機、個人電腦以及家電組成的消費電子市場疲弱不堪,是芯片行業走入下行周期的最重要因素。不過,近幾年蓬勃發展起來的5G、自動駕駛、數據中心、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也將形成半導體需求的未來強勢力量。
張銳
對于已經在逼仄的市場環境中苦熬了近一年的全球芯片產業接下來的走勢,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預測,2023年全球芯片產業收入將下降2.5%左右,而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更為悲觀,它估計2023年的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將萎縮4.1%至5570億美元。市場不景氣必然映射到企業投資管理上,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判,2023年全球芯片產業資本支出只有1381億美元,同比降幅高達26%。
新冠疫情蔓延的2021年,居家辦公刺激出了手機、電腦以及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巨大需求,由此帶動芯片出貨量的猛增,在“缺芯”“漲價”以及“供不應求”等多重彪悍力量的拉動與推擁之下,全球芯片產業進入異常高速的增長軌道,當年錄得年復合成長率高達26.2%,實現產值5559億美元,且這種昂揚態勢一直保持到2022年第一個季度,同時連續8個季度的正收益創造了有史以來全球芯片產業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記錄。
拐點出現在2022年二季度。市場研究公司Omdia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季全球芯片市場營收為1581億美元,環比下降1.9%,緊接著三季度營收收斂至1470億美元,環比下降7%。對此,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布的報告強調,持續六個月的營收下滑已經成為自2018年以來全球芯片銷售增速放緩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雖然2022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尚未公布,但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最終的銷售形勢估計也不容樂觀。WSTS的最新預測是,2022年全球芯片市場增速放緩至4.4%,為5800億美元。
覆巢之下無完卵。行業由盛轉衰的快速切換讓所有芯片企業感受了寒意與陣痛。據已經發布的最新財報,2022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利潤下降31.39%,英特爾凈利潤銳減85%,英偉達凈利潤下降72%,AMD凈利潤暴跌93%,同期SK海力士三季度利潤同比減少60%,美光凈利潤下滑45%。財務進賬急劇收縮的壓力之下,三星、LG、臺積電等芯片頭部大廠猛踩剎車,很多企業不是被動壓縮年度資本支出計劃,就是無奈“砍單”,或者降薪與削減獎金額度。
與過去三年中在旺盛的芯片需求推動下臺積電多次上調其設備投資預期值完全不同,過去一年中臺積電先后兩次調低設備投資額的預期值,投資預期從最初的40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調降至年終的至360億美元,總共降幅達20%;無獨有偶,SK海力士將2023年的設備投資砍去了一半,同期美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調降2023年度資本支出到70億-75億美元,低于之前規劃的80億美元,其中芯片制造設備支出更是砍去了一半;而英特爾已計劃將2023年的成本削減30億美元,至2025年年底時將年化成本削減到80億美元。另外,基于業績的惡化,三星電子將半導體部門的獎金大砍50%,創下歷史最低水平,而美光科技則做出了停發2023年獎金的決定。在裁員方面,英特爾已將半導體部門的銷售人員削減了20%,芯片IP巨頭ARM也決定全球裁員18%,美光科技2023年計劃裁員多達近5000人。
芯片市場歷來具有較為明顯的周期性,每一輪產能充分釋放之后往往出現新一輪的過剩與衰退,從這一經驗看,2022年全球芯片市場進入調整期也就在情理之中。當然,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首要的應歸于全球貨幣政策的急劇大幅收斂。過去一年,美聯儲七次升息,歐洲央行等全球數十個國家貨幣監管機構齊頭跟進,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與此同時,高通脹也削弱了居民的貨幣支出能力,全球股市整齊劃一地下挫稀釋了投資人可能配置的增量消費,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需求都受到了直接的損害與壓制,最終也必然反向抑制芯片產品的供給。
事實上,基于芯片持續兩年的旺盛需求以及芯片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芯片制造業即便是進入2022年后仍在開足馬力增加供給與擴大產能;而在需求端,基于“缺芯”的恐慌與壓力,客戶也持續了過去一年中重復下單以及超額下單的行為,這種情況反饋到供給端也必然刺激廠商除了更充分滿足客戶訂單需求,同時也積極展開填補庫存的集體行動。然而,當需求出現拐點與發生收縮時,這種誤判消費市場實際需求的供需錯配后果便會立馬顯現出來,庫存積壓成為全行業的痛。
供需決定著價格。庫存囤積客觀上會沖擊芯片價格,而為了出清庫存,芯片行業的廠商被迫采取了降價行動,但是,降價不僅引起了行業的惡性競爭和營收的急速下滑,更重要的是在需求端疲軟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即便是降價也難以達到促消費與去庫存的效果,與此同時普遍性價格也在無形中強化下游與終端銷售商按需拿貨與縮量采購的進貨選擇,相應地提前下單以及囤貨備貨的意愿明顯減弱,最終倒逼上游供應商維持庫存高水位。
不得不承認的是,過去一年芯片行業的供應鏈穩定性的確遭遇到了天災與人禍的扭曲和破壞。一方面,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每日激增的感染人數導致從生產到物流再到銷售的勞動力供給不足,正常的產業運行時序被打斷;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率先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出口管制,歐盟、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也先后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與此同時,美國推出《芯片與科學法案》,對在美投資的芯片企業進行高額稅收減免補貼,目的是實現芯片產業鏈的本土化。而更重要的是,美國商務部推出《出口管制條例》,除針對中國發起芯片和芯片制造技術的出口限制外,還禁止美國人支持中國先進芯片開發或生產。如此系列惡果直接形成了對全球芯片供應鏈的撕裂,使得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進一步放大,市場供求受到扭曲與破壞。
當然,與上述所有因素相比,由智能手機、個人電腦以及家電組成的消費電子市場疲弱不堪才是芯片行業走入下行周期的最重要因素。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電子目前對芯片的需求市場占到了六成以上的比例,但隨著疫情期間特殊需求的消失,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個人電腦以及家電出貨量均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的下滑,據IDC預測,2022年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減少10%,個人電腦出貨量將下滑近20%,電視機出貨量下滑近4%,并創近十年出貨量新低。
相對于2022年而言,2023年全球芯片產業所面臨的市場壓力仍不輕松。一方面,全球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歐美等主要經濟體衰退概率提升,企業與個人消費需求依然難以得到有效提振;另一方面,庫存消化與出清需要時間,芯片供過于求的局面短期內很難得到改寫;不僅如此,行業過剩產能的松動更需時日,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晶圓產能利用率至2023年第二季度將下滑至70%-80%,且直至下半年才可恢復至90%。以上系列因素的存在將會整體減弱市場對芯片需求的預期,WSTS就此強調指出,2023年全球芯片市場仍是負向基調。
不過,變化與活躍的市場也會帶來一些希望。近幾年蓬勃發展起來的5G、自動駕駛、數據中心、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都將形成半導體需求的未來強勢力量,拿汽車場景來說,不僅自動駕駛系統的逐漸應用會對先進的處理器芯片、存儲芯片和傳感器產生大量的需求,而且汽車其他功能也需要大量芯片進行管理,如智能座艙、安全氣囊和電源管理等,同時汽車的智能化程度越高,運行時產生的數據量更大,對芯片的需求越多。據搜狐汽車研究室預計,至2025年,全球汽車存儲芯片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94%,同時Gartner指出,從2022年到2025年,每輛車所包含的半導體部件的價值將從712美元增加到931美元。綜合評判,IDC認為,全球芯片市場在今后10年內的總市值將超過1萬億美元。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