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作為新一代能源存儲技術的核心載體,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被視為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突破續航瓶頸的關鍵。
然而,固態電池研發面臨的固固界面阻抗、硫化物電解質穩定性、鋰金屬負極應用等技術難題,令傳統研發模式不得不面臨超高成本和超長試錯周期。如今,AI大模型的介入有望在研發范式、材料工藝、制造流程等三方面開創新的局面,從而加速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
首先,從經驗驅動到智能涌現,AI大模型正在重構研發范式。傳統電池研發依賴“試錯法+實驗驗證”的線性模式,在材料選型、配方優化等環節需耗費大量時間,且效率低下,成果多依賴于偶然發現。而AI大模型通過“文獻AI讀、報告AI寫、模型AI算、優化AI做”的新范式,可快速解析數十年積累的電池文獻與專利,構建跨學科知識圖譜,識別潛在材料組合規律,實現研發效率的指數級躍升。
其次,從材料創新到工藝突破,AI大模型在工藝參數匹配和調整中展現出顛覆性潛力,不僅能夠自動進行研發,還可以自動調用并優化各種參數。憑借AI高通量計算,復旦大學團隊將材料篩選效率提升百倍,加速硫化物電解質適配方案開發;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團隊將材料體系匹配效率提升了1個至2個數量級,節省研發費用70%至80%。
最后,在生產工藝升級方面,AI大模型不僅加速了實驗室創新,更重塑了制造流程。虛擬實驗方面,基于物理模型和量子計算的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覆蓋“云、邊、端”的電池缺陷檢測體系,可預測材料界面反應機制,減少90%以上的實驗試錯成本,大幅提升良品率,使電池設計與材料研發由實驗試錯和正向仿真,逐步邁向智能化全自動研發的新階段。
筆者認為,AI大模型不僅正在改變固態電池的研發邏輯,更重塑了全球能源技術的競爭規則。國內固態電池產業若能以AI為支點,加速構建從基礎研究、材料創新到工藝升級的全鏈條能力,將有望在全球固態電池市場中占得先機與主導。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