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儲能裝機規模實現了翻天覆地的增長。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實現超200%的高速發展之后,2024年儲能裝機又實現了130%的增長。截至2024年底,中國新型儲能裝機已經突破7300萬千瓦。
當青海戈壁的風電通過共享儲能點亮千里之外的上海外灘,當廣東的虛擬電廠在酷暑中為城市帶來清涼,此時的新型儲能不再局限于一個技術名詞,而是化身為綠色轉型的推進器、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今年年初,隨著強配儲能的落幕,新型儲能也迎來了新變局。進入2025年,如何進一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下一步的政策應聚焦于兩大方向,一是進一步賦予和明確儲能的獨立市場地位,二是出臺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機制。
首先,賦予和明確儲能的獨立市場地位,特別是在價格機制上提供確定性的收益保障。此前,由于參與電力市場的準入規則、結算方式等具體細則不清晰,各地對儲能并網的調頻、容量配置等技術要求差異大。加之電網企業掌握著儲能調用的主導權,更傾向于使用自己的抽水蓄能,獨立儲能的應用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下一步,應進一步明確新型儲能的市場定位,使其作為獨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同時建立完善相關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和運行機制,提升新型儲能的利用水平,使其能在價格機制上獲得確定性的收益保障。通過建立容量租賃、碳積分交易、輔助服務等多維收益體系,讓儲能電站從成本中心變為利潤中心。
其次,建議在發電側為新型儲能設立容量電價。實際上,煤電和抽水蓄能已獲得了容量電價,新型儲能對此同樣抱有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容量電價的前提是有足夠大的“容量”——功率一般要在吉瓦以上,蓄能時間達到8小時以上。盡管工商業儲能還起不到類似的作用,但是源網側的大型儲能可以提供容量服務,解決電力系統調峰、調頻、短路比不足、分布式光伏過電壓等問題,建議未來能給予相應支持。
總之,從規模優先到以質取勝,從政策驅動到市場引領,這場蛻變注定伴隨陣痛,但也孕育著新生。強配儲能政策叫停后,行業短期陣痛難免,但從長期來看,隨著電力機制改革的深入,市場將加速出清低效產能,倒逼企業轉向技術驅動和價值創造。獨立儲能將可以通過現貨套利、容量租賃、容量電價補償獲得多重收益。屆時,儲能不僅會“建起來”,還會真真切切地“用起來”。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