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
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是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更是我國信息安全的基石。當前AI領域的技術生態仍處于“積累”階段,呈現“孤島化”特征——芯片、算法、數據等關鍵環節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技術的整體突破。
筆者認為,在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產業鏈應重點攻克前端關鍵技術,從“技術孤島”向“生態大陸”躍遷,從而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
首先,促進協同發展,突破算力瓶頸之困。
目前,我國相關企業在算力領域有所突破,但仍存在計算資源不足或效率較低、軟硬件協同不足、數據規模與算力不匹配等現象。
產業鏈應推動算力資源的均衡分布,尋求低功耗、高效能的算力方案,并跳出“單點技術突破”,構建一個協同化的“生態大陸”。例如,形成國產“芯片+算法”的協同優勢,各方聯合設立AI生態協同創新中心,聚焦芯片等關鍵技術的協同研發與生態共建。
其次,建立開放生態,化解算法分散之局。
當下,國產AI大模型層出不窮,但在部分底層算法框架的研發與應用方面依舊呈現碎片化特征。
相關方應推動國內算法框架的標準化與開源化,打破“算法孤島”。例如,借鑒國際開源社區的成功經驗,建立國家級AI算法開源平臺,促進算法資源的共享與創新;加快制定AI技術的國家標準,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對標國際水平推動國產算法框架與芯片的標準化,提升在全球AI生態中的話語權。
最后,在保障安全和隱私前提下,突破數據共享之難。
數據的質量和數量直接決定了AI大模型的性能和應用效果。目前,垂直行業存在部分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制約模型優化。例如,在自動駕駛領域,道路場景復雜多變,數據標注需要極高的精度和專業性。產業鏈應建立健全數據標注規范和質量評估體系,同時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清洗,提升數據質量。在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前提下,也應進一步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AI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是一場技術攻堅戰,更是一場生態重構戰。從“技術孤島”到“生態大陸”,是挑戰,也是機遇。唯有通過全棧式生態構建,才能真正實現AI技術的自主可控,為全球科技進步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也為全球科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 張博)
14:22 | 科創板105家公司有在途回購計劃 擬... |
14:21 | 雙林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514.49% ... |
14:20 | 智能電氣仍是業績“壓艙石” 雙杰... |
14:19 | 持續打造AI出行全球化 科技旗艦202... |
14:18 | *ST新寧申請撤銷風險警示 |
14:18 | 去哪兒:五一假期前夜火車票開售 ... |
12:54 | 潔特生物2024年凈利潤同比大增107.... |
12:52 | 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 拓普集團擬不... |
12:37 | 新三板涌現一批業績突出企業 為北... |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