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時期”。這一觀點,已經在機構之間逐步達成共識。
然而2018年年初,美國好于預期的經濟數據卻遭遇了“股債雙殺”,更是帶動全球股市大跌。
究竟是“最好的時期”,還是“真正痛苦的時刻”?2月5日下午,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與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共同舉辦的“全球經濟展望與經濟風險形勢分析”研討會,試圖給出合理解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研討會獲悉,各方多認為2017年世界經濟呈現全面回暖,2018年料將延續這一趨勢。但世界經濟仍面臨諸多風險,尤其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超預期回歸常態,可能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很大的波動,估值較高的全球資產價格可能面臨調整。
全球信心指數達最高點
“信心正在全球范圍內重構,無論是企業、消費者,還是政府,各方的信心指數在逐漸提高,這個信心指數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達到最高點。”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漢·高斯在研討會現場表示。
預期有時候能自我實現。企業、消費者對于未來經濟發展有較好的預期,無疑是件好事。2017年世界經濟的表現,支撐得起這樣樂觀的判斷。
據世界銀行測算,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相較2016年2.4%的增速,呈現明顯的回暖趨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整體處于衰退周期,2016年達到衰退谷底,2017年開啟了恢復性增長周期。
2017年發達經濟體,如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經濟增速均好于預期;新興經濟體中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早在2016年底就呈現明顯回暖態勢;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量30%的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了6.9%,也好于預期。
可以這么說,2017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步調一致地恢復增長,屬于金融危機后的首次。
而2018年形勢可能好于2017年。世界銀行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1%,比去年還提高了0.1個百分點。
對于經濟持有樂觀,這是目前較為普遍的看法,甚至有經濟界人士開始擔憂美國的通貨膨脹。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表示,全球經濟在復蘇,需求在增強,目前看來,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還會穩步上揚,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狀況還會得到提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會呈現較好的態勢。總的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十年以后,世界經濟出現了難得的、大家比較喜悅的態勢。
樂觀背后的陰影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對于2017年的經濟增長,和普遍的對2018年經濟增長樂觀的預測,我個人有點看不太懂,很多東西并不足以支撐較快速的全球增長。”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表示。
張宇燕引用全球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全球直接投資等數據,這些宏觀指標的增速相較危機前有明顯下行,雖然2017年全球貿易增速明顯回暖,且高于整體經濟增速。
是什么推動全球經濟形勢的好轉?畢吉耀認為世界經濟這一輪復蘇是周期性的,主要是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特別是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連續刺激的結果。
金融危機以后,企業、居民部門的高杠桿和不良資產,通過量化寬松的方式轉移到各國央行,日本央行大規模購債,現在已經沒有國債可買,歐洲央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均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樣,把私人企業部門的不良資產轉移到央行,促進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的逐漸修復,進而帶動經濟出現回升。
相應的,世界經濟未來的表現,仰賴于這些政策退出節奏。畢吉耀指出,今明年世界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國財政、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步驟、節奏,節奏把握得好,當前經濟復蘇得比較快的增長勢頭可以延續下去。
世界銀行也認為,全世界范圍內經濟潛在增速都在下降。危機之前世界經濟潛在增速大概在3.4%,2008-2012年下降到2.8%,2013-2017年進一步降低到2.5%。
阿伊漢·高斯表示,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將延續反彈向好態勢,但中長期來看,這個周期性上漲有一定的脆弱性。危機之后,發達國家投資不足,發展中國家勞動生產率下降,全球面臨重大的人口結構調整,全球勞動力供應放緩等,這些因素使得世界經濟潛在增速在未來十幾年內會呈現疲軟狀態。
2018年需重點關注金融波動
“全球整體經濟有復蘇的苗頭,但是風險因素還在增加,所以這種好的苗頭能持續多久,需要打個大的問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
財政、貨幣政策退出可能帶來的風險,是關注的重點。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表示,全球流動性拐點何時能出現,長期的QE(量化寬松)或者超QE,以及低利率政策,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流動性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是否會帶來資產泡沫,進而打擊消費投資的信心,拖累全球經濟的增長,這值得關注。
此外,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避險需求增強,是否會引發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也需注意。
2017年,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股價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美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幾乎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引發外界調整擔憂。
“資產價格是否在今年出現較大調整,尤其是美國,美國股票市值已經突破40萬億,是GDP的兩倍多。根據歷史經驗,美國的股票市值一旦超過GDP的2倍就會出現顯著調整。”張宇燕表示。
2017年金融市場比較穩定,2018年金融市場波動可能會加大。畢吉耀也認為,2018年最大的問題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美聯儲的政策基本反映到市場價格中去了,變數較大的是歐洲、日本貨幣政策,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動蕩。
至于為何美聯儲連續加息,開始縮表,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較好,但美元匯率反而下跌?畢吉耀認為,很大原因在于2017年歐洲和日本的經濟表現好于預期,市場預期歐洲和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進度會快于美聯儲。
“美聯儲加息節奏基本反映到市場中去了,美元加息可能不會導致資本逐步回流到美國,反而有可能重新回到歐洲、日本,包括一些經濟表現好的新興經濟體。”畢吉耀指出。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