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搜狐、網易、新浪“三劍客”開啟中國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先河;2003年-2005年,百度、攜程、騰訊登陸美股或港股;2010年-2012年,優酷、當當網、唯品會、歡聚時代等垂直互聯網公司掀起第三輪海外上市熱潮;2013年-2014年科技巨頭京東、阿里巴巴赴海外上市;而去年寺庫、趣店、搜狗、閱文集團(65.65-5.40%)等細分領域互聯網公司掀起第五波海外上市熱潮后,今年以愛奇藝、虎牙和嗶哩嗶哩為代表的“視頻三杰”、小米、映客(3.17-5.65%)、拼多多等明星公司再度密集赴海外上市。
盡管赴海外上市熱情不減,但目前多數中概互聯網個股卻遭遇破發或暴跌,境外機構對中概股仍有估值偏差,且伴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風險,中概股或遇“逆風”。
海外上市熱情高漲
上半年“視頻三杰”——愛奇藝、虎牙和嗶哩嗶哩登陸美股獲得追捧后,7月份互聯網獨角獸小米、直播平臺映客、電商拼多多、大數據服務商極光、汽車金融服務平臺燦谷分別登陸港股或美股,互聯網公司上市熱情再度高漲。
截至7月31日,今年以來小米、映客、獵聘、齊屹科技(3.98+0.76%)、指尖悅動(2.17-0.91%)、平安好醫生(47.85-1.03%)、51信用卡(8.24+0.24%)、匯付天下(5.07-1.55%)、維信金科(15.98-3.03%)、第七大道(1.49+0.68%)等10余家企業互聯網公司在港股上市;在美股上市互聯網公司共計8家,分別為愛奇藝、虎牙直播、嗶哩嗶哩、優信、華米科技、拼多多、極光、燦谷。
互聯網公司上市熱潮仍在延續。近日納斯達克亞太區主席、資本市場和新掛牌業務高級副總裁羅伯特·麥柯奕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下半年中概股赴美IPO勢頭依然強勢。今年港交所推出“同股不同權”改革后,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曾表示,新規出臺后,預計8月后或將出現上市高峰。目前已有騰訊音樂娛樂、美麗聯合集團(49.00+1.03%)、美團點評、同程藝龍、新東方在線、找鋼網、匯量科技、多益網絡等十余家互聯網家公司排隊登陸美股或港股。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企業掀起海外上市潮的主要因素或為投資市場資金緊張問題。投資家網數據顯示,上半年VC/PE募資規模下降超50%;另據投中集團數據,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雖然市場整體募資需求愈加旺盛,但實際募資數量和規模卻呈下滑趨勢,2018年上半年,國內投資市場完成的募資基金數量同比減少19.5%;同期募資規模僅為341億美元,同比減少74.6%。投資市場融資難,倒逼企業奔赴股票市場籌集資金。由于A股IPO審核從嚴等原因,導致美股、港股成為科技和互聯網公司上市首選。
后市或持續承壓
盡管中國互聯網公司上市熱情不減,但近期市場對小米、映客、優信、獵聘網等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投資愈加謹慎。小米和映客股價在經歷上市后的短暫上漲后接連下挫,其中映客繼上市前兩日大漲后持續下滑,于31日報收3.17港元,較7月13日的5港元高位下滑36.6%;優信則于掛牌前將發行區間從10.5-12.5美元下調至9美元“流血上市”;拼多多也于首日大漲后,連續兩日下跌逾7%。
今年登陸美股的“視頻三杰”中,自6月中旬來,這三家公司股價集體回調,截至7月30日收盤,虎牙當日跌8.28%至32.36美元,較6月中旬48.57美元高位下跌33.37%;愛奇藝跌4.39%至30.74美元,較6月中旬44.2美元高位下跌30.45%;嗶哩嗶哩跌4.45%至11.59美元,較6月中旬21.28美元高位下跌45.54%。
受美國科技股普跌拖累,截至7月30日收盤,中概股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市值總計蒸發達403億美元。同時,盈利堪憂的中概股則遭遇市場更為猛烈的回應。由于業績不及預期,7月30日搜狐發布二季報后,股價當天下跌13.36%。
美美證券CEO樊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華爾街而言,傳統的老牌機構投資者對中概股仍有一定的估值偏差,中概股普遍存在估值普遍偏低、流通性偏弱等問題,且易遭機構惡意做空。
MerionCapitalGroup的首席策略師RichardFarr則分析稱,雖然目前提到對貿易摩擦的擔憂不免夸大其詞,但在貿易政策明晰之前,仍不排除該板塊將遇逆風的假設。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美股下行壓力或波及美股中概股,目前對美國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的擔憂、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憂慮,以及美聯儲加息料步入加速期,都將施壓美股。